其實,應該讓孩子們嚐嚐生活的苦

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吳承恩說:“不受苦中苦,難爲人上人。”

喫苦,是人生一筆巨大的財富。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泡在蜜罐子中長大的。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喫過生活的苦。我們現在鼓勵孩子學習都會說:"不喫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喫生活的苦。”我們覺得說得語重心長了,但其實這樣的話是蒼白無力的。

我們都覺得現在的孩子面對學習,就缺一股肯喫苦的精神。我們都覺得,如果他們現在願意喫學習的苦,將來就不用喫生活的苦了。那麼,我們爲什麼不創造條件,讓學生先喫點生活的苦?那麼他們或許就不覺得學習苦了,他們的學習態度或許就有所轉變吧。

晚上去參加9年4班的畢業晚會。坐我身旁的是班級的大逗比,除了不想學習,其他的事他都有興趣。這孩子坐在我旁邊,依然逗比,嘴皮子依然耍得很溜。

我問他這幾天都幹嘛,他說自己最近在某同學家的服裝廠裏打暑假工。我問他感覺如何,他說:“我覺得很辛苦,以前上學的時候雖然一天到晚,學習時間很長,但是坐着也算輕鬆。”

我說:“總算嚐到生活的苦了吧。”

他說:“老師,我覺得如果早點讓我去體驗這種生活。對待學習,我可能不會是之前的態度。”說這話的時候,他一臉誠摯。我猛然覺得眼前的孩子似乎成長了不少。體驗生活也不過一個星期,居然有如此大的改變!

我說:“現在還來得及,你的求學之路還很漫長。"他點點頭,逗比臉後面分明是一臉的認真。我想這確實算得上一種成長了。

由此我又想,如果我們的學校能增加一些體驗生活的校本課程,讓孩子們先嚐嘗生活的苦,再去思考面對學習該有的態度,這可能比我們口頭的說教效果好很多很多。

曾經在快手上看到一個視頻,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一個孩子不願意去上學。爸爸說不去讀書的話,只能去撿垃圾。小男孩對撿垃圾瞭解的並不多,但想着不去讀書,就是開心的,於是爸爸就真的帶着小男孩一起外出撿垃圾了。爲了能夠讓孩子體會其中的辛苦,爸爸規定最少要撿100個瓶子纔可以。

孩子對數字沒有什麼概念,拿着塑料袋蹦蹦跳跳的外出撿垃圾,站在垃圾桶前也不嫌髒,就這樣撿了21個瓶子。胳膊終於酸了,一直在喊累,並表示自己第二天就要去上學,爸爸問他:還要不要撿垃圾?孩子滿臉痛苦地搖頭。

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長記性,才能讓他明白有機會學習,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可見,喫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