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業務形態迴歸測試思考

影響凡人生活的巨大體系必有弊端

                                                                                                       ----索福克勒斯

引言

在以往的測試中,產品形態、業務形態都比較單一,無論是對於功能測試、自動化測試來講,相對實現比較容易。顯而易見,單機系統、小型微服務又或者業務未解耦的系統通常測試壓力比較小,迴歸點比較容易梳理。

一句話來總結:業務形態比較簡單

但是當業務形態比較複雜的時候,單單靠人力來完成,那就會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迴歸測試。

技術服務於業務,技術在做解耦的同時,業務也在做解耦,終極目的都是讓產品多元化。

背景

近期我所在的業務線業務突然暴漲,需求源源不斷,這對我們來講是個究極考驗,尤其是在迴歸測試方面。

以最近做的業務爲例:

對接外部合作項目,產品形態非常多,有各種各樣的設備、各種各樣的小程序,H5

形態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對接外部合作項目比較特殊,各個渠道都會或多或少的有定製化操作,不侷限頁面或接口。

當然,在UI方面,個人認爲迴歸比較難。且自身團隊UI自動化實踐的比較淺。

反觀,如UI不可取,那麼只能去迴歸接口。

難點便在於接口,外部合作對接上層接口一般分爲2-3類,底層服務接口又有2類。且實現正式/預發回歸數據清理比較複雜,會產生一定的冗餘數據。

那麼迴歸只能靠點點點了?

這個時候可能只能靠接口迴歸去硬着頭皮上,但是日常工作便有很多需求,不能同時保證多線程工作(確實有那麼多工作。。。)

回到的最原始的話題:效率 or 質量?

效率爲王&質量爲王?

 站在高層角度上看:效率和質量,都要

實踐 

那麼,面對問題,我們先做如下實踐,是否有效果先打問號

具體如下:

·流程

·技術

·測開互動

a、流程

 在流程上,應當樹立起技術方案實現碰頭會,開發須出技術實現方案文檔,同步測試人員且與之進行評審;

 技術方案具體內容是在與增加、改動的接口,以及開發自行評估的改動影響範圍;

 提測文件中須註明涉及影響面、梳理出詳細接口字段;以及自己評估出可能影響的業務;

 測試審查單測、冒煙通過率,切記不能爲了通過而通過;

 迴歸測試基線用例以及接口自動化一定保證通過。

 

b、技術

 測試須梳理出整體業務的基線用例;

 開發出具需求實現方案、涉及改動點以及影響範圍;

 開發完成冒煙、單測,出具相關報告;

 測試根據基線用例實現接口自動化用例;

 接口自動化用例覆蓋單接口、場景;可集成Sonar;

 codeReview循序漸進。

 

c、測開互動

 評審需求的時候需要基於業務理解度提出影響面且羅列出來;

 技術方案評審之時需要用基線用例去評估可能影響的面,與開發進行碰撞影響面的大小;

 階段性共同覆盤,不侷限於項目、bug等。

 

尾聲

由於近期線上問題出現頻率較爲頻繁,執行如上舉措,嘗試能否改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