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開會的時候領導們都在打瞌睡的場景嗎?

文/小小何

圖片/網絡




去年雙11,我第一次經歷了電商人凌晨3點的加班。

今年618,我又一次經歷了電商人凌晨2點的加班。


我們一個個表現出“我爲工作癡狂”的樣子,一邊在內心默默擔憂自己的髮際線。


雖然第二天請了兩個小時的假來補充睡眠,但一整天身心都提不上勁的樣子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不再年輕了。


在連續熬大夜的第三天傍晚,我和兩個部門主管一起參加了一場線上會議。開到後半段的時候,對面的人在語音裏唾沫橫飛地講着,這邊的人在椅子上呼呼地瞌睡着。


我坐在兩位主管的對面,看着投影屏幕的燈光照在他們沉睡的臉上,一邊覺得好笑,一邊又同情他們。


這種大促,我們一般加班到凌晨2-3點,主管們都要陪着大領導熬到更晚,第二天很多還要照常來上班,所以我很能理解他們身心俱疲的樣子。


後來我把自己的想法跟一個做運營的朋友說了,朋友恨鐵不成鋼地回我一句:那我還天天加班咧!你應該想想,他們坐在那個位置,領着那麼高的工資,辛苦點應該的,更不用說業績好的話他們這些領導還有鉅額福利呢。


我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點了點頭,頓時感覺自己操心太多了。


 “在其位,謀其職”說的不外乎就是這個了吧。


前兩週有一個之前辭職的前輩(也是運營,後面稱他爲C)突然來找我談心。他說,我想聽聽你們年輕人對於工作和生活的看法?


我火速回過去一句:大哥,你也是90後,你也是年輕人啊。


C回來一個哈哈大笑:不了不了,已經老了。


大概是工作了之後,受環境和工作的影響,心態就很容易變老,越來越覺得和社會作對抗是多麼力不從心的一件事。


而且越是深入越發覺大多數人都是如此。


我後面回覆他,我說:就我個人而言,是希望工作和生活分開的,當然針對的是工作上的事,而不是工作上的人。我希望假期的時候,不會工作來打擾我,我可以盡情地幹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然這放在今天的社會是過於理想化了。


後面他又拋給了我兩個選項。


選項A:之前很忙碌,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從來沒有8點前回到家跟家裏人一起喫晚飯,工作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同時身體每天也很疲憊,薪資也不是非常多,但是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讓人成長了很多,個人能力也提高了很多,事業處於上升期。


選項B:工作清閒,也沒有人管,對比之前除了薪資是漲的,各方面都倒退了,同時這份工作對個人的事業上升好像沒有什麼幫助,有可能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工作不忙碌,可以有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空間,可以去運動,陪陪家人,或者其他的。總的來說,相比之前安逸了很多。


他問我:A和B對比,是不是在走下坡路?


我不敢絕對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爲我知道,他說的這個人就是他自己,而就我目前的閱歷來說,還遠遠沒有資格去支配一個有着幾年工作經歷的人的想法。


於是,我回復:你現在會有落差我覺得很正常,你不用太過焦慮,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人生的一次停留,或是說走上“正常的生活”,給自己一點時間驗證自己的想法,也好好想一想自己後面該怎麼走。


發出這段話的時候,我才驚訝自己居然也能說出這麼成熟的話。


我不知道自己的話對他未來的決策是否會有幫助,但這確確實實是說出了我的心聲。



記得在來這家公司幾個月的時候,我跟另外一位同事吐槽,幸好我當初沒有面試運營,真的太累了。


不僅要處理工作上各種機械瑣碎的事情,還經常要加班到很晚。


我眼睜睜地看着那些運營們,在長期的高壓工作下,失去了個人時間,也漸漸失去了生活。


三毛說,如果我突然停頓了,那隻表示我在培養自己,沉澱自己,在告訴自己:寫,是重要的,而有時擱筆不寫,確實更重要。


我一直都相信“停留”的意義,像很多國家提出的“gap years(間隔年)”的概念,也是爲了讓自己在漫長的人生中有一次停留的機會,好好再享受一次生活或者是思考自己的未來走向。


不要怕停留會讓自己的人生“掉鏈子”,在超負荷的生活壓力下,它比每天逼自己做事、忙得像一個陀螺來得更有效果。


所以,當你累的時候,不妨停一停,走出去看一看,爲自己養精蓄銳。


等到身心都有力量了,自然就能走得更遠。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