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閱讀第三講

在上一講中我們說了閱讀的第一步,評測和預判,我把它叫做閱讀一本書的第一遍。



這一講中我們說如何讀第二遍。第二遍要怎麼讀呢,方法是用快進的方式看一遍,這個過程我們就要用到速讀技巧了。


用視覺輸入代替線性輸入


很多人的閱讀習慣是一開始就從左往右、從上往下,一個字一個字,一行一行地開始讀,這其實是最原始的讀書方式,剛拿到一本書,不能這麼開始,不然你會發現自己好像在完成一個艱鉅的任務。


那應該怎麼辦呢,應該要先瀏覽一遍,目的迅速瞭解一本書的主題和框架,包括作者的寫作意圖,背景,搞清楚重點在哪裏。這就要求你要強制性的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


你可能會說,瞭解一本書的框架我知道,但是我的速度就是起不來,其實這是因爲你總是會忘掉快速瀏覽的目的,你可能總想在快速瀏覽的時候追求理解。


你看,我們通常是把看書這個動作稱做閱讀是吧,閱讀閱讀,它分爲閱和讀,這其實是兩個動作。閱對應的動作是看,讀對應的動作是聽,大多數人都會把這兩個動作混淆,但是如果你能把這兩部分分開了,你的閱讀速度就能起來了。


這兩個動作有啥區別呢?有很大的區別,看是視覺輸入,就像你看一幅畫一樣,你不會從上往下從左往右按着順序來看,你一眼瞄過去就能知道這是幅肖像畫還是風景畫。


讀呢,讀是聽覺輸入,聽覺輸入是線性輸入。你得按照一定的順序描述才能把它還原成一幅畫,就像我們聽得到上的音頻,你放個3倍的速度,那你幾乎就聽不清說的啥了。


既然看一段文字就像看一幅畫,你一眼瞄過去就應該能找到這一大幅圖的特徵,就應該能知道他畫的是什麼東西。可能你不知道里面的細節,但是沒關係,做到這一步就夠了。就像你去超市逛了一圈,讓你想零食的種類你可能想不起來,但是零食區在哪你肯定知道。


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因爲所謂的快速閱讀,就是指快速地找出一段話的關鍵信息,抓的快、準、穩,直接跳過和忽略那些不重要的輔助信息。


以語意單元推進閱讀


那怎麼用快進的方式看書呢?在這裏分享一個方法,我稱作“語意單元推進法”。就是好幾段話共同構成了一個意思。


熟悉寫作的朋友都知道,在寫非虛構類的文章時,總要先列個大綱,一個大綱包含很多條想要說的事和想要表達的觀點,每一件想說的事,每一個想要表達的觀點,其實就構成了一個語意單元。


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在開始快速閱讀的時候,也按照語意單元來理解就好了,有時候一段話就構成一個語意單元,有時候十幾頁構成了一個語意單元,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以這個爲單位進行快速地推進,而不要一開始就陷入到細節中去。


這麼說有點抽象,就拿逛超市來舉例,比如超市裏分爲很多個區域,賣電器的,賣零食的,賣化妝品的,賣生鮮的,你第一次逛的時候就是把這個區域分清楚就好,不要一頭就扎到細分品牌中去。當你按區域分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大型的超市雖然裏面的東西琳琅滿目,但是也很好辨識,你下次要去買東西的時候,直直的走到那個區域就好。


再舉個書中經常遇到的例子,比如,一個故事一開始作者總要烘托一下氣氛,引出他想要說的觀點,要說說自己是怎麼發現這個事情的,他做了哪些工作,對他產生了什麼影響,總之最後的目的就是要烘托他發現的這個道理很重要。那這些所有烘托氣氛的描述就是一個語意單元。


文本寫作有一個特點,作者一般缺乏明確的對象感,他會自顧自地表達,語言不免會冗餘和囉嗦,你要學會化繁爲簡,把這些輔助的信息都撥開,按照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意思爲單位快速推進。


這個撥開的過程聽起來好像挺簡單的,其實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這有點像在一根鋼絲上奔跑,你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你想,你在看書的時候,遇到吸引你的地方,你總是會忍不住慢下來,退回到線性閱讀的狀態,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又總是會感覺讀不下去,容易放棄。再加上有的書很囉嗦,可能二三十頁才構成同一個語意單元,你很容易就被作者的寫作結構給弄暈的。


所以說要保持以語意爲單位的推進並不是一種閱讀的自然狀態,一開始並不容易,但是,這個技能只要下點功夫都能掌握。


那語意單元要怎麼找呢,在找的時候注意兩點。


第一點,注意那些關鍵詞的位置。


比如一段話的第一句話或是最後一句話,大多數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放在第一句。有很少一部分放在最後一句。


還要注意那些表示轉折的關聯詞,比如“但是”、“然而”、“不過”等等,這些詞的後面經常會跟着一段話的中心句。


還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對名詞和動詞要格外的敏感,因爲把這些詞抓住了,一箇中心句的主語和謂語經常就能一把抓住了,一段話的中心意思也就常常一目瞭然了。


至於小標題,作者重點標出的黑體字等,也是重點要看的地方。不過大多數的書裏作者是不給這樣的提示性信息的,還是得靠你自己去發現。


第二點,一邊快速閱讀剛纔說的這些重點部分,一邊在腦海中勾勒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意圖。


想想作者爲什麼這麼寫?他想證明什麼?想要表達什麼?在看的過程中腦海中要同時有兩個聲音在運作,一個是作者的,一個是你的,這些問題要一直問,這樣就不至於陷入雜亂無章的細節論述裏去了。


在構思的時候,如果你總是跑偏,總是下意識的把速度放慢,可以做點輔助性的工作,比如在草稿上畫上最簡單的思維導圖,把關鍵信息記下來,不要求整潔和漂亮,能把你讀到的框架順下來就好,這個動作也能避免你掉到作者設置的細節論述中去。


如果你能集中注意力,按照這個速度推進,大概兩三個小時就能瀏覽完一本書。


你可能覺得,兩三個小時就看完了,你能理解嗎?能記住書裏講了些啥嗎?記不住呀,不過沒關係。雖然裏面的細節你還不知道,但是大的脈絡已經清晰了,這本書主要講了些啥,怎麼佈局的,哪裏是重點,哪裏可以省略,哪個問題主要集中在哪個章節,每一章之間有沒有邏輯關係,是並列結構還是遞進結構,最後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給出一個確定的結論,這些基本的問題,在這一遍快速閱讀的時候都可以解決掉。


這個過程就像你坐着直升機飛過一片叢林,看過去之後,大的地貌特徵你已經清楚了,手裏有了一張地圖,以後再走起來就方便多了。


在快速瀏覽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一些觀點的論證過程非常長,作者繞了四五十頁纔開始說一開始提出的那個問題,看到後面你基本上就已經忘了當初那個問題是啥了,這時候你需要經常的跳回去看看作者最初的寫作目的。瀏覽的時候你完全可以來回翻,不一定就是按照順序從前往後看,從後往前看也經常會幫你理清思路,因爲作者一般都會把總結性的段落放在最後。


再比如你可能遇到了一些難點,快速瀏覽的時候完全看不懂,這時候很多人就容易停下來開始死磕,其實不用。遇到這種情況先把難點放一放,繼續往下推進,說不定從後面的解釋中你一下就明白前面那段話的意思了。實在不行,那就等到下個階段,精讀的時候再重點攻克。   


通過概念找重點


說到這,你可能會發現一個事情,就是我們快速瀏覽,以語意爲單位爲快速推進的目的其實就是在找東西,找啥呢?找重點。


現在問題來了,什麼算重點呢?例子算重點嗎?不算,因爲例子通常是爲論點服務的。那論點算重點嗎?也不一定,因爲作者的論點很可能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可能沒啥特別的,你已經知道了,這樣的信息就可以直接過。很多人習慣只要看到作者列出個123就開始劃線,覺得那就是重點,其實那是作者的邏輯,你不需要按照作者的邏輯走,要按照自己的邏輯走,迅速把握一本書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那些知識點。


我有一個自己試驗了非常有用的辦法,分享給你,那就是我在速讀的時候,會特別注意尋找這三類重點:


第一類是,你不認識的新概念。比如作者用了一個新的詞解釋了一種大家經常見到但是叫不出名字的現象,你第一次見到,比如什麼是貝葉斯判斷更新方程,遞弱代償,黑天鵝,決策金字塔……你看,這些概念對你來說可能很新,在書中作者圍繞這個概念給出了一個解釋,這就屬於重點之一。


方法論也可以劃分到新概念裏,比如在這節課裏我和你分享了一個快速閱讀的技巧,你以前不會,那快速閱讀對你來說也屬於新概念。


其實我們從小到大就是通過不斷地學習這些新概念來成長的,從小時候學習身邊的玩具叫什麼名字,到現在學習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人工智能。你只要朝某個陌生的領域望一眼,一定會有一堆概念等着你弄明白。這些對你來說的新概念都屬於重點,所以對這類信息你應該比較敏感。


不過有些概念通常是換了一個包裝而已,如果你有點經驗,通常可以一眼就辨識出來,不一定作者給出的新詞你就要用,你能用自己熟悉的東西解釋清楚這個概念當然更好。


第二類是,你不夠重視的舊概念。作者把一個你認識的概念的重要性提升了一個高度。之前你可能經常遇見這個概念,但是沒有重視,重視起來後可以帶來很多好處。


比如“自我辯護”,大家覺得自我辯護是人之常情,平時都不怎麼關注它,犯錯了誰都會替自己找藉口,把自己的行爲合理化一些,這樣能減少自己的痛苦。但是在《錯不在我》那本書裏,作者提出的點是,自我辯護這個行爲,不是我們平時以爲的那麼沒有危害,他幾乎是一切矛盾和衝突的本源。如果把自我辯護這個很常見的行爲重視起來,在平時我們就能減少很多衝突。


第三類是等待替換的概念。啥意思呢?就是作者試圖用自己的論證來說服你,讓你瞭解自己以前的觀念是錯的,是具有片面性的,是可以重新解釋的。


比如“取悅”,大家可能覺得只要取悅別人就能讓別人喜歡,實際上《取悅症》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味取悅別人會帶來相反的結果,喜歡取悅別人的人容易遭人討厭,是不是很反常識?


比如說“智商”,平時我們都以爲智商是一個固定的值,天生的,誰也改變不了。但是《絕非天賦》這本書中告訴我們,智商是一個相對值,他之所以被普遍接受,是美國政府刻意推廣的結果,你看,和我們平時以爲的不一樣。


給我們常見的現象提供一個全新的角度,是個很重要的事,一種現象總能從各個角度去解釋,以後你在看待一個事物的時候,很可能第一反應是同時存在好幾個相互對立的觀點。但是你依然能按照自己想要相信的那個想法去行動,這不就是自由嘛。


聽完上面的三類你可能發現,這其實就是個概念遊戲——在腦海中建立新概念或是把已有的概念捨棄,把已有的概念左右搖晃讓它變得不那麼堅固,上下襬放來重新確定它的重要性,從四面八方的角度來給出一個全新的解釋。


這三種類別分好之後,你會發現書裏的重點就很好辨認了,咱們在瀏覽的時候把這三類信息找出來就可以了。有了這個找三類信息的目標之後,你至少就不會打瞌睡了。 而且,不管是一本書的知識體系,還是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都可以通過概念連接起來,我們認知的優化過程,其實就是通過這種概念的更新、替換完成的。


接下來幹嘛呢,你可能覺得應該精讀了吧?不是,這時候你最好把書放一邊去,乾點別的事情,讓大腦休息一會,給自己一段緩衝的時間,大腦有一個特性,會自動過濾不重要的信息。


當你休息一段時間回來再翻開書的時候,你會感覺這本書裏的內容已經一目瞭然了,這本書會變得很薄,你會發現自己應該在哪裏用力,應該在哪裏停留都清清楚楚了,作者的寫作框架也變得無比清晰。最重要的是,這時候你已經知道了你所關心的問題在哪個部分有集中論述,瞭解這些之後,第二遍就算完了 。   


本講小結


這一節中我們講了快速閱讀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快速瀏覽的目的是瞭解一本書的主題和框架,包括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背景。細節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最需要關注的,你需要關注的是這本書的結構、脈絡。你要用視覺輸入代替線性的聽覺輸入。


第二,在瀏覽的時候,注意以語意爲單元推進。在找語意單元的時候,注意關鍵詞的位置,還要注意作者的寫作框架。遇到不懂的地方先略過,不要停下來,可以從前往後看,也可以從後往前看。


第三,在找重點的時候注意三類情況。作者有可能是提出一個新概念,可能審視一箇舊概念,也有可能在替換概念,當然,也有可能這三類同時都有。


注意,這其實就是閱的過程,還沒有到讀的時候呢。讀是什麼樣的過程,具體對應哪些方法呢?下一講我會告訴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