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茅峯峪徒步紀實

不知不覺,時間的腳步,悄然敲開了七月的柴扉,全新的序幕也徐徐展開。盛夏的七月,時而驕陽似火,百花爭妍,吐露芳菲;時而暴雨傾盆,樹木狂舞,搖曳生長;時而燥熱難眠,夜不能寐,苦尋夢中點滴。

七月,一個豔陽似火的時節,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伴着烈日的灼熱,宛若炫彩的詩行在心底起舞盪漾,傾聽柳蔭深處抑揚頓挫的蟬鳴,裹挾出些許不安分的飛翔。瞧,有一種旗幟在大地上迎風招展,有一種渴望在天空中暗潮湧動,有一座燈塔在海洋中指引方向,有一艘巨輪在長河中揚帆破浪,有一首讚歌在塵世間交響奏鳴,恰似一部鴻篇鉅製在譜寫歌唱。

炫彩輝煌的盛夏七月,雖姍姍而至,且略顯稍許黯淡,然卻在不經意間隨飛舞的鳥兒們沾滿諸多溼漉漉的水氣,給燥熱的時節帶來了別樣的韻味。伴着鳥兒們銜來送爽的絲絲涼意,7月3日我與四十幾位夥伴共同相約西茅峯峪,用腳步去丈量世界,用眼睛去記錄風景,用汗水去澆築夢想,用內心去感知變遷。

盛夏燥熱的時節,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知了不停吱吱作響,鳥兒愉悅喳喳歡唱,卻也給多變的天氣帶來了些許的信號。 風聲撼山翻怒濤,雨點飛空射強弩。7月3日深夜突聽“轟隆隆、嘩啦啦”的聲音,暴雨傾瀉而至,豆粒般大小的雨點正有節奏敲打着萬物。夏天的雨就像仙女的纖細手指,動情的撫摸大地,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給人以陶醉,助人以清醒,然突降的暴雨卻徒步西茅峯峪增添了稍許陰霾。

7月3日深夜突降的暴雨直到清晨依然沒有停歇,背上行囊,穿上雨衣,來到出發前的集合地點。不多時,一輛紅色大巴車來到接站點,而這正是主導此次行程的天津嶺風戶外的車輛。經過近兩個半小時的行駛,車輛走高速,進省道,穿鄉村,入山野,終於來到毗鄰薊州區黃崖關長城與白蛇谷景區,位於天津薊州區與河北興隆交界處的西茅峯峪———此次徒步行程的起點。走下車,忽然發現幾個小時的暴雨突然雨過天晴。簡單整理行囊,在明媚陽光照耀下,開始西茅峯峪的徒步行程。

儘管雨過天晴,然地上依然泥濘溼滑,這也給徒步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上山的路只有一條,“之字形”盤旋而上,徜徉期間,不難發現腳下有溪流綿延流淌,不清楚腳下的溪流是山上流淌下來還是因爲雨水自然形成,給徒步徒增莫名好奇感。經過近一公里的攀爬,我們終於來到西茅峯峪的山口。但見山口乃是一道陡峭雄偉的關口,宛若一道天然石門矗立在那裏,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矗立眼前的天然石門,受制於深夜暴雨突降的影響,讓半人高的石階瞬間異常溼滑。衆所周知,槍是士兵在戰場上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同樣,假若有人問我,戶外徒步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說是裝備,嚴格來說就是

徒步西茅峯峪,自以爲有戶外運動經驗,自以爲只是短短一天的行程,類似登山杖、帽子、登山鞋等全部沒有裝備,揹包裏除了食物和水,僅象徵性帶了一條魔術頭巾,穿了一雙沙地徒步鞋。結果當走過“之字形”路面,來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然石門時,曾經所有的自以爲是,瞬間被現實無情摧毀。半人高且異常溼滑的石門石階,讓我攀登異常喫力,甚至可以說是四肢並用爬上去的。一階又一階,一步又一步,溼滑的現實路面無情摧毀我自以爲是的內心。鑑於受雨水打擊的天然溼滑路面,領隊不斷提醒大家,注意腳下的路面,假若自身體力不支,可以選擇原路返回。話音未落,有幾人陸陸續續選擇原路返回。看着不少同行夥伴選擇原路返回,受溼滑路面體力消耗的影響,突然也不由自主萌生了原路返回的想法。

簡單休息調整後,我逐漸打消了原路返回的想法。重新調整呼吸,兩腿分開,身體前傾,僅專注於腳下的足跡,開始艱難的行程,萬幸一位領隊給了我一支登山杖,助我稍微減少體力消耗。其實由“之字形”路面至天然石門,山口間垂直高度僅僅只有兩百餘米,然行走於雨後初晴的林間小道,短短的兩百餘米,泥濘溼滑,讓我不斷放下自己昔日的孤傲,也讓我爲自己的自負險些付出無法挽回的災難。受制於裝備的緣故,餘下的旅途,我絲毫不敢怠慢,放空一切,鼓足勇氣,專注於眼前的苟且。

其實生命就像是一場徒步旅行,穿越荊棘和沼澤。我們終將會迎來最美的風景。雨後初晴,徜徉於西茅峯峪的林間小道,深一腳淺一腳的艱難前行,一階又一階,一步又一步,時而踉蹌踱步,時而徘徊不定,時而裹足不前,時而畏首畏尾,時而踏步前行,時而退避三舍。翻過一座山,越過一條河,僅專注於腳下的我,並不知行程幾何,而當聽從領隊召喚,集合短暫停歇後,忽然發現雨後的西茅峯峪,原來竟有如此美景。

作爲薊州與興隆交界的西茅峯峪,深處其中,靜下心來,突然發現這裏竟然完整保留了諸如古屋、古井、古樹、羊腸小路、石階密道等原始景觀,儼然一派古村落模樣,徜徉其中,宛若探尋“峽古猶青”的奇妙。雨後山區,滿山蒼鬱,天藍藍,草青青。清風徐來,彷彿在耳邊傾述衷腸。亂了青絲,綻開笑顏,撩起情懷,留下無言,散發出誘人的清香,讓我們在美景中陶醉。短暫休整後,我們聽從領隊的指令,再次出發,此刻距離成功攀頂已然近在咫尺。

沿着泥濘溼滑的林間小道,時而高,時而低,忽而成峯,忽而成嶺,不多時,兩側的山峯漸漸顯露出了自己獨特的崢嶸。這份神奇的景緻風采,想必便是領隊所指的峯頂了,不同於其他山峯寬廣平坦的山頂,身處西茅峯峪的峯頂,行走於溼滑泥濘的路面,周圍環境掩映於翠柏之間,讓我們絲毫感覺不出峯頂寬廣偉岸的容顏,宛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暢快閒逸。

峯頂之間,稍作停頓,儘管路面依然泥濘溼滑,然順着鬱鬱蔥蔥的樹木一眼望去,不難發現一片片花海交相掩映。林間的枝葉更因不同層級的變幻,展現出多種神奇的色彩。這個季節的西茅峯峪,枝葉伸展,繁花似錦,原先黯然無色的背景塗上油畫般色調,讓整個山谷形成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奐畫卷。短暫欣賞後,邁着踉蹌的步伐,沿着林間小道繼續前行,此刻峯頂離我們愈發漸行漸遠。不知在林野之間踉蹌踱步幾許,忽聽不遠處彷彿有股陣陣溪流的聲響。溪流聲隨着我們行進的旅程愈發清澈透亮,沿着林間青苔小道,受好奇心驅使,在一片掩映翠柏之間,探尋到了絲絲溪流。看着眼前的絲絲溪流,清澈透亮,腦海中不時飄來“清泉石上流”的真理。涓涓細流不知從何而來,站在峯頂之時,我們一行人全然沉浸於峯頂的曼妙景緻,忽視了探尋溪流的源頭。此刻的我們,雖在西茅峯峪行進的里程已然不短,然距離終點尚有諸多未知,也許在前方不遠處,絲絲溪流的泉水與我們行進的足跡會有再次匯合的可能,一切等待着我們去探尋。

離開溪流,林間小道夾帶出些許落葉、樹枝,讓原本溼滑泥濘的路面,踩起來舒適安穩許多。受制於裝備等多種原因的我,此刻終於可以大踏步追趕前行的人。西茅峯峪作爲古村落遺址,一路上古屋、古井、古樹、羊腸小路、石階密道等各種遺址,交替呈現。踩着落葉鋪滿的小道,不知徒步多遠,我們又再次看到一處證明西茅峯峪古村落的遺址。透過婆娑樹影,石屋、古井、斷壁、殘垣等一覽無餘,由於歲月的沉澱,只剩下一塊塊參差不齊的石頭,錯落排列在那裏,獨享着塵世的安寧。靜謐的山野,也成爲了這些飽經風霜的石頭永恆的歸宿,而我們一行人榮幸成爲,這些歲月沉澱石頭億萬過客中的其中一員。

雖是過客,雖已無法想象若干年前主人的風采,然從一個個舊址上,卻可以想象出曾經歲月的痕跡、生活的歡愉。風和日麗,雞犬相聞,自給自足,和睦相處,寒來暑往,循環往復,一派世外桃源的生活圖景。時間原因,我們這些過客,匆匆離開了古村落遺址,沿着林間小道繼續前行。此刻山野之間再次恢復泥濘溼滑的路面,於我而言,只能再次步履蹣跚、亦步亦趨、踉蹌踱步。漸漸的,我不由發現,短則幾米,長則數十米,樹枝上便會間隔出現不同戶外團體不同樣式且顏色各異的戶外條幅。這些條幅指引着人們在山野之間,做出正確的行進方向,助人們看到前行的希望。我們的領隊,同樣在樹枝上掛上了“天津嶺風戶外”字樣的條幅。也許未來某一天,某位迷路人看到後,成功走出迷途。

沿着泥濘溼滑的林間小道,又不知行進多久,突然領隊提醒大家,前方水深,極有可能莫過腳踝。聽到這些,我第一反應想到,莫非再次與山野之間的涓涓細流匯合。忐忑而又好奇心驅使我,迅速查看水流的真相。水流聲愈發響亮,走近一瞧,水深確實莫過腳踝。儘管我們行進的路線與溪水再次成功匯合,然因爲溪水下流經過多個石階,加上自身裝備的原因,給匯合後的行程增添了諸多困難的籌碼。

看到眼前一切,忽然之間,腦海中再次浮現剛出發時想放棄的衝動。雖裝備不計,但我及時調整呼吸,拋棄一切雜念,專注於腳下的路面。儘管前方溼滑無比,但卻一片坦途,後方看似平坦,卻危機四伏。綿延的溪水讓石階盡享塵世的柔滑,深知無法順利平穩走下去的我,決定另闢蹊徑,四肢並用,坐着滑下去。滑下去,雖看似醜態百出,雖易造成自身鞋、衣物、揹包等滿是溼滑泥濘,然於我而言,卻是最安全最、最便捷的方式。順利通過危險路段,水深線路並沒有完全結束,接下來相似路線、相近難度,我依然採取“滑下去”的方式,看似慢,卻助我快速的追趕上了前行的隊伍。通過水深路段,鞋早已全然溼透,而鞋的水更彷彿是一汪清泉,深不見底,透徹清涼。此刻彷彿自己身在井,但又不像井,身在潭,但又不像潭,回味悠長。

慢慢的,不知不覺,我們一行人已然走到山谷之中。身處山谷,擡眼望山,山峯近在咫尺,峯的身形、褶皺一覽無餘。稍作估測,谷底的距高峯約有八九百米之高。遙想看到的古村落遺址,瞬間感嘆若干年前人們桃花源般生活的怡然自得。崖壁上依稀可見的松柏傲然挺立,風骨錚錚,每一株松柏年齡又何止千年,作爲滄桑歲月的見證者,也是大自然的忠實衛士,更是自然中生命昇華的活化石。站在山谷,久久凝視,不禁感嘆自身的渺小與無知,一幕幕風雨滄桑,一幕幕風雨洗禮,一幕幕風雨兼程,如此偉大的精靈們又豈不讓我們這些匆匆過客肅然起敬,爲之動容。

離開山谷,距離大巴車停泊點僅有最後兩公里路程,且毫無溼滑泥濘的路段。適當放慢腳步,享受最後片刻的靜謐。看,山路旁,樹蔭下,樹木、花草與峻嶺俏峯相映成趣,成爲了世外桃源不可或缺的風景。漸漸的,我們再次回到了“之字形”迴旋路段。鑑於西茅峯峪毗鄰黃崖關長城,站在“之字形”路段之上,忽然發現,對面山峯有座飽經歲月沉澱的烽火臺,時刻注視着我們的行程。假想一下,若干年前身處西茅峯峪的村民,也許正是附近軍隊的後裔。他們平時享受世外桃源般恬靜舒適的田園生活,而當烽火臺發出號令,他們便會放下農具,拿起武器,奔赴戰場,保護自己的世外桃源。

結束“之字形”路段,我們終於回到大巴車停靠站點,再次回到最初的起始點,西茅峯峪徒步也宣告結束。全程徒步總計10公里,累計爬升近千米。一路走來,回首眺望,儘管古村落已遠去,儘管歲月滄桑讓其風雨飄搖,儘管曾經的故事已漸漸忘記,然遺址的風韻猶在,留下那山那樹木那花那草,寂寞地相擁在一起,風雨同舟,共生共榮,成爲這裏真正的主宰,獨自審視歲月的沉澱,鐫刻屹立剛強的信念,任憑後人朝聖景仰,留待後世探究榮光。

戶外旅行,於外人看來,是苦、累、窮的代名詞,甚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諸如天氣多變、路線不熟、傷痛等突發情況。殊不知,這正是戶外旅行的獨特魅力所在。徒步西茅峯峪,由於自身的輕視,忽視了戶外旅行中最重要的裝備問題,結果一次次爲自己的自負付出代價。雨後初晴的西茅峯峪,儘管擁有別樣的色彩,然我卻無福靜心欣賞。溼滑泥濘的路面,一次次讓我明白專注腳下、放空一切的彌足珍貴。

戶外旅行並不同於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常規模式,一路走來,雖我們滿身泥濘,雖我們鞋裏浸滿水,然再回首,我們會爲自己成功征服一條淺淺的溪流而爲之欣喜若狂,會爲自己成功攀爬一座高高的山峯而爲之歡呼雀躍,會爲自己成功挑戰自我而爲之熱淚盈眶。碌碌俗世,我們早已習慣了將眼光僅限於遙不可及的遠方、高處,卻忽視了自己眼前真正需要追求的幸福。結果,終其一生,人們無不疲於應付遠處海市蜃樓般的目標。

忘掉一切,專注於眼前,專注於腳下,這也正是戶外旅行給大家倡導的獨特的幸福密碼。戶外旅行與其說是一種旅行,更不如說是一種心靈的修行,一種人生的修行。越過荊棘沼澤,一步步勇往直前,定會迎來屬於自己最美的旅行,最美的風景。

今朝負行囊,徒步紅塵中;願得心安處,煙雨任平生。短暫一天的西茅峯峪徒步結束了,期待下次戶外徒步再相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