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與直

1.    曲則全,枉則直

      我一直強調,教育求的不是直,求得是曲。這裏所說的“曲”就是收斂的意思,委曲求全就是這個意思。委曲求全在教育上就是老師家長要做到對自己情緒極大的收斂,才能夠留出空間來發展孩子,實現孩子內心的全面成長。家長能收斂幾分,孩子發展就比較飽和;孩子被我們的不良情緒壓着,他的發展就有限。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緒不自控,孩子成長就很可憐。很多父母的情緒是比較隨意的,自己火了就弄孩子一頓,高興了跟孩子親的一塌糊塗。正是我們的這種情緒不自控,抑制了孩子心智和天性的發展 。

      枉則直,這個“枉”就是彎曲的意思,這種“直”纔是教育上真正的直。而直來直去纔是彎路,或者根本不是路。別看到一個問題就想給它揪掉。如果你不想讓孩子看電視,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別咔嚓地關掉。如果你想讓孩子關電視的這一行爲積累到點的時候完成,這個路你必須走的非常的彎,也就是繞幾個彎兒讓孩子意識到:我媽累了,我不能再看了。他自己內心生出來的一個自覺的認識。這個彎繞的越多,他關的越到點,可能還提前。

      比如讓孩子關電腦,有的孩子玩遊戲玩的比較長,你別在那兒說該關了,你從背後抱着他玩一會兒,給他捋捋頭髮,然後先商量個事兒,“媽媽給你端杯水,你渇了吧”,“你去吧”,答應了吧;“再商量個事,該關電腦了,行不行,你自己說,媽媽不做決定”。繞幾個彎這事就舒服了,孩子關起來有面子 。

    孩子在外面犯了錯,你先把臺階給他擺好,先把臺階給他繞半天,把後面的路給他鋪平,這個彎,就得繞好,別直來直去,你一急就折,氣兒一頂,。話像刀子一樣出來了,一竿子插到底,生怕說的不夠惡毒,把孩子傷的一塌糊塗爲止,傷得孩子跟你反抗爲止,這個“枉則直”也是在一定的心態下才能完成 。

2.  窪則盈,敝則新

      窪則盈,這個“窪”是“謙下”的意思。這三個字要求我們做教育的時候,儘管我們往高處引導,但我們的姿態要往下 。

      尤其是十三四歲的孩子,我跟他們說話都是帶着請教的語氣:我向你諮詢一個事。那孩子牛的很:這事嘛我給你分析分析。其實分析得一塌糊塗。等他講累的時候問我:老師,你說對不對?這個時候我就可以把我的東西導入他了,這個引導就上去了 。

        所以要學會就低,我經常是趴在地上,讓孩子踩着我,來託舉他們,我能夠做到這樣。我就是能夠謙下,所有的孩子在我面前有足夠的尊嚴,有的尊嚴,孩子才能往高處去自我攀登,才往高處去努力,纔有這種願望。因爲他在你心裏是高大的,在現實的表現上他也不願意把自己做的非常低落。我們學會了就低,我們求的事兒纔可能做到最大的飽和,才能做好、做圓。做圓是什麼?動的時候能動,靜的時候能靜,這是一種能力,一種能量 。

        敝則新,這個“敝”是破壞的意思。我有時候對比較執着的人可能會採取這一招。在北京有一個家庭快散了,一家三口——爸爸、媽媽、孩子,就在我上課的時候打起來了,巴掌就掄上去了。他媽媽渴望我過去把他們家的火平息了,但我過去添柴加油打得更熱鬧了,我揹着電腦走了,聽着裏邊椅子都倒了。那是我要破他們家,但是我有一個底線,他們家不散。因爲這三個人,每一個人跟我關係都很好,都很信任我,但他們一家三口放在一起就不和了。我那一下把每一個人都傷得很厲害 ,去年過春節的時候,我就想讓他們過不好這個年,每個人都在痛苦中思考。過了年,他們一家三口又來了,我一看,每一個都穿的非常精神,媽媽也精神,爸爸也好了,兒子也笑眯眯的。一家人換了一種新的狀態。她們的內心長出了新的東西來,重新去看待對方。其實孩子成長也是這麼一個過程,蛻變也好,獲得新生也好,前提就是一個破字,不破不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3.  少則得,多則惑

      少則得,這個“少”就是要學會簡化。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就是少,簡化到一定程度才能抓住事情的核心,才能抓住事情的關鍵,在關鍵點上下功夫,不然的話會累得一頭大汗,全是假的、沒有意義的東西。很多人每天在乎一肚子的東西,其實挑挑揀揀沒一個是值錢的,值錢的他看不到,他做不到這種簡化。多則惑,什麼都在乎人最容易產生困惑 。

4.    聖人抱一爲天下

      在社會上可能我們都是凡夫俗子,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儘可能做到聖人的高度。聖人抱一,“一”就是我一直強調的我們站到無極的高度去看待教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種哲學思想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躲得開,沒有人可以不遵守。整天痛苦比較多的人就是在乎的事太多了,聖人抱一爲天下式,天下式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一個普遍規律 。

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成若缺,尤其是完美主義的人,容易把事兒做砸。大成若缺,我們想把教育做成“大成”的話,做事時要話說三分,留出七分的活口。我原來提出教育是三分點悟,七分等待,那個等待就是大缺口。其用不弊,如果做事把握好分寸,什麼時候用都能夠很成功,怎麼用怎麼成。做事不成,就是分寸沒把把握好,要麼過了,要麼不夠 。

6.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大盈若衝是什麼意思呢?“衝”是空、空靈的意思。內在的東西很多的人,他的腦子容易變得很空;如果你腦子裏邊有東西,說明你沉澱的東西不夠多,也就是豐富到一定程度的人,表面上看上去像空的一樣。其用不窮,當我們不思考教育,由心而發去做教育的時候,這裏面的方法就層出不窮 。

7.  大隻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納訥

        大直若屈,“屈”是彎曲的意思;大巧若拙,“拙”是笨拙的意思。我們問問孩子,媽媽聰明不聰明,媽媽精不精,爸爸精不精。他要說你們兩個都傻,這是對你們兩個教育很高的評價。我女兒經常說:“你這個傻爸爸,你怎麼什麼都不懂啊?”這就是大巧,做事別顯得你聰明,千萬別在教育上耍小聰明 。

      大辯若訥,“訥”是木訥的意思,就是孩子跟我們吵架的時候,我們要沉默下來。那個時候,他發完火,很快得到一個獨立的空間 去思考家長在想什麼,別在那兒爭。有的口才特好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收斂,讓孩子覺得你是一個笨嘴笨舌的人,這個事兒說不明白,最好講一個事兒讓孩子替你解釋 。

8.    道生之,德畜之

        道生之,就是我們心裏能夠有教育的大道,孩子會在這條道上走出來,心裏沒道的人。培養不出孩子。有一次我問山西的一位解讀文化的高人,我說你們這兒的教育空間爲啥像一個大賣場似的?他說,山西人自古以來重視教育,包括那些晉商,有的家裏修有私塾,但是他不懂教育。不得教育,捨得花錢,到現在也是這個文化。老闆拿着錢就過來了,心裏沒有教育之道。我們應該給下一代留出文化空間,要有一羣人守着這個道,這樣才能培養出人才。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事情歸根結底不是人的問題,而是培養出什麼人的問題 。

    德畜之,這個“德”是什麼意思?“德”是無形的東西,就是用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意志,我們的精神,我們的信念來涵養孩子的心智。這個東西是無形無聲的,潤物無聲,這是我們家裏的教育 。

9.    物形之,勢成之

        物形之,用我們學到的東西、內心對教育之道的追尋、自我修養的提升去涵養孩子,孩子會以它的一種學習狀態、生活狀態來表現、這叫“物形之”。

      家長在不斷成長和變化,我們看到孩子會不斷有我們能感覺到的一些小變化,更大的變化也可能在孩子考上大學到社會上,甚至將來他走到一個生命高度上,那個時候我們老了,但是我們會笑着面對 。

    勢成之,這個“勢”就是我們內在的一種心勁。從教育上來講,那樣想了,但就是不說,造成一個勢,比如孩子在學校不自信,爸爸相信她,媽媽相信她,天天給他暗示這樣相信他的東西,這就是造勢。我們天天唸叨一個人成功的時候,他不成功都不可能,他自己也認爲不可能。我們天天唸叨一個人不行的時候,他再好的天賦也經不住唸叨,很多孩子不行就是我們唸叨出來,我們心裏憋着那個不行的東西太多了。

      這個“勢”應該理解成一種氣場,現在我們家長的學習實際上是爲孩子的成長造勢,讓孩子順着我們內心的這個“勢”去發展 。

10.    萬物尊道貴德

      所有的東西,包括我們自身的發展,如果我們的事兒做的不對了,是道走錯了;如果到走對了,還做不成,是個人的涵養還不夠。同樣的價錢別人能談成,你沒談成,就說明他們倆情投意合,對脾氣;你談不成,就說明別人看不上你,你自我修煉還不夠。就這麼簡單,因爲所有的東西到一個高度上是一樣的,這些東西沉到我們心裏,能駕馭的不僅僅是教育,還包括我們生命的走勢 。

11.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有悟性的人聽說“道”後深信不疑,並勤勤懇懇、堅持不懈的去習練它、運用它。就像我們聽到教育孩子的“道”,智慧的人不會只在看書時覺得頭頭是道,放下書又想這書上講的對不對呀。這不是上士。上士勤而行之——尊道貴德,身體力行去實踐,用大道去引領孩子 。

12.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聞道,就是聽說了教育的大道,教育真實的一面,若存若亡,前半個月還信,後半個月自己壓不住火不信了。中士聞道,這樣的人在單位裏面也只能做一箇中層。中層是什麼呢?就是他這一輩子可能只發展到一箇中層,因爲他心裏的東西不靜,若存若亡,守不住道。

13.    下士聞道,大笑之

      見了一個人批評孩子,你跟他講要用心教育孩子,他覺得你在瞎說。這種人就是下士聞道。我希望我們都是上士,將來讓我們的孩子也做上士,讓我們的孩子也和這種求道的人在一起玩,他想窮都難。我之所以特別反對很多人在方法技巧層面玩,是因爲這個層面上玩,就把我們孩子給限制了。限制的是什麼——他一輩子都在那個層面裏面折騰問題 。

14.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大方無隅,“瑀”是角落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方到極致的時候你是看不到拐角的。我跟你們站到一個高度上去看問題,從來不提方法,求的是這個大方。大器晚成,很好理解 。

      大音希聲,就是我所追求的,我們和孩子的交流也好,碰撞也好,儘可能少說些,儘可能少一點兒直白的行爲層面的東西 。

    大象無形,我們學習要達到一種什麼狀態纔算過關呢?別的家長也說,你怎麼也不管孩子,你孩子還那麼好?其實該管的我都管完了,做全了。別讓人家笑話你:天天追着他兒子,兒子也讓他培養廢了吧?不要讓人家說這樣的話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