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古稀感慨多(29)

退休其实是“转型”

几年前,我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已退休多年的老同事,按年龄他应该是我的父辈。一见面,老人家就说:“退休,标志着一个人进入了生命的末端,但是不必悲观,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它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你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只要不犯法,就没人管你。假如从谋生的角度去解读,退休了就进入生存状态的最高境界:吃饭挣钱。”老人说完便莞尔一笑,又怕我听不懂,就解释说:“退休前你必须上班,上班才能挣到钱,挣到钱才能有饭吃——这叫挣钱吃饭。退休后就不用上班了,但是你得能吃饭,能吃饭就是还活着,还活着就会有资金按月打到账户里——这就叫吃饭挣钱。不吃饭了就是死了,人死了钱也就不给了”。老人家刚说完,我们又一起大笑起来。转瞬之间我也加入到“吃饭挣钱”的队伍之中,感慨万千之时,教书时的一件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课程改革之前的初中语文课本里曾经编入一则阅读材料,是一位记者和山西的一个放羊娃的一段对话:放羊干嘛?赚钱。赚钱干嘛?娶媳妇。娶媳妇干嘛?生娃。生娃干嘛?放羊。放羊干嘛?赚钱,赚钱干嘛?娶媳妇。娶媳妇干嘛……

按照教材编写者的要求和教学参考书的提示,我和学生一起挖掘这段对话所含的思想意义和对我们的启示,大致有以下几条:

1、表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

2、揭示了愚昧无知带来的一代又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越是贫穷越无知愚昧的宿命;

3、 生儿育女是人类作为动物本能的延续发展的需要;

4、  一个人要改变命运就必须解放思想走出原有的生活怪圈,不能做井底之蛙;

5、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出困境是伟大的善举……

仔细想一想,即将退休的我和那个放羊娃有什么区别吗?几乎没有。我的人生轨迹同样是个圆:读书——就业——挣钱——娶媳妇——生娃。生娃干嘛?读书……就业……挣钱……娶媳妇……生娃……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不也是这样吗?读书——找工作——挣钱——结婚——生娃。生娃干嘛?读书……我甚至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候活得更艰难:读书太累,就业太难,生娃成本太高。这些也许就是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

    如今,我对那段对话的最新解读是:它揭示了中国人亘古以来的生存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基础。可怕的是这种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接受挑战,并且有被颠覆的可能:有人不愿意结婚,要做一辈子“快乐的单身汉”;有人名义上不结婚,暗地里在玩同性恋或者双性恋;有人结婚了却不愿意生娃,要永远“丁克”下去;有人不愿意出去找工作,“宅”在家里心安理得地“啃老”;还有人情愿在互联网里寻求“打赏”,也不愿意到实体经济中去应聘就业。我的思想偏于保守,对这一切在理性上觉得可以理解,但是在情感上又感到震惊和意外,一下子也接受不了。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这些挑战和颠覆一定会来的,只是没有料到来得这么早,又来得这么快。

退休了,不再夙兴夜寐忙忙碌碌,不再上班下班等着划卡按手印,不再被人评头论足,不再担心是否被某些人认可。我的大脑我占领,我的时间我做主,我的地盘我当家。这自由来的如此自然,却又让我心无所系手足无措——站了35年讲台的人,突然间获得了自由,大概都是这种感觉吧。上高中的时候笑话贾桂说他站惯了坐着不舒服,到老了才知道自己和贾桂也是同列,甚至还不如他。(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