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開始不務正業了?所長林超帶你分析“業”是什麼

B站up主所長林超在最新一期的作品中,分析了年輕人未來路在何方,列出了近來人才供求的6點現象:

1、數字技術、醫療健康和智能製造的博士爭奪戰。

2、新能源、農林牧副漁、社區管理應屆生需求翻倍。

3、關注新基建的應屆生規模同比增長70%。

4、2021年應屆畢業生高度青睞新型服務業的小微企業。

5、新一線城市成爲應屆生就業吸納的主力。

6、銀髮經濟人才供不應求。

對於深入理解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所長給出了分析框架如下圖;


框架中介紹了影響職業市場變化的四顧勢力,分別是:國家規劃、民衆需求、技術發展和文化變遷。由此,可以將6點現象嵌入框架,如上圖所示。

在作品中,所長對民衆需求和文化變遷帶來的影響給出了詳細的解讀,對應第四象限內容。

首先,新一線城市的崛起導致人才需求大爆發,在規模增速和薪酬漲幅都大幅增長。

第二,消費變局體現在體驗經濟日益火爆,成爲一種社會現象。


針對什麼是體驗經濟,所長給出了一個模型,如上圖。隨着體驗深度的提升,商業利潤也會越大,需要創意驅動的職業也就越多。目前來看,我國出現的消費升級是不同等級的階梯都在升級的結果。商品經濟到產品經濟體現爲商品的品牌化;產品經濟升級爲服務經濟體現爲家居、汽車、家電等品牌都在服務化;服務經濟升級爲體驗經濟體現爲書店、商場等都在大轉型突出體驗效果。

隨着體驗經濟的爆發,會有大量企業和求職者出現,由此企業營造體驗,員工創造體驗的能力將越來越重要,具體一些就是講故事和共情的能力。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追求自我實現的趨勢已成定局,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五級階梯中,自我實現與其他四種有這本質區別,自我實現源自內生動力,其他四層都來自於外生動力。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提出,由外部驅動到內部驅動是需求遞進的必然結果,也由此說明現在的年輕人更多追求工作本身是否有趣,慢慢脫離外界看法的影響,這應該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步。


由體驗經濟引起的企業與求職者的變化,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小衆職業大爆發,如上圖。比如驚喜設計師、劇本殺作者、螺獅粉評鑑師、寵物安撫師等。

由此所長引申出了一個思考,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會不會最終讓9成的人失去工作?解釋這個問題還需要從歷史進程來看。前兩次技術革命都曾工催生出更多新職業,但第三次互聯網革命並沒有增加職業就業,反而擴大了貧富差距,所以第四代人工智能技術對就業的衝擊就產生了很大爭議。


所長根據李開復博士的一個研究給出了一個矩陣模型,如上圖。在人工智能時代,兼具強社交和強創意的工作能保持安全。曾經人們對人工智能會造成大規模失業有很大擔憂,但在變革時代爆發出衆多的小衆職業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幫助我們進一步思考職業誕生的可能性。

小衆職業的誕生同時催生出了新的人才評測標準,如嗅覺、共情力、戲劇感等,而這些評價標準等改變可能纔剛剛開始。

相比之下,現階段的人才評價過於粗線條,通過學歷、職位、過往經歷、薪酬等判斷一個人遠不如空間想象力、味覺感知力、語言感染力等指標來的精細。

比如,同樣智商的兩個人,有着類似的過往經歷、薪酬、學歷等特徵,但在聯想、詞彙等能力上差異巨大,如下圖。

這樣大的差異,傳統的評價標準體現不出,會對人才的測評產生較大誤差。但爲什麼傳統評價標準精度差,但沒有發展出精細化的評價標準呢?原因有二:

1、中國人口紅利太好,簡而言之三個字:沒必要。

2、人腦存在侷限性,簡化的評估可節省腦資源。

但如今,隨着人口紅利降低和人工智能的崛起,我們需要挖掘更多人的特特質,而人工智能把這些變得容易。隨着人才評價標準的改變,教育理念也可能會跟着改變。人的感官能力、同理心、洞察力等能力是傳統教育所忽視的,可能在未來被更多的重視。

分析到此,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那就是未來年輕人的最佳發展路徑是什麼?所長給出了六個字:以正合,以奇勝。也就是掌握通識能力,結交校友,找到強項,獨立思考。通識能力不可或缺,掌握經濟學、統計學、工程學、心理學等領域的嘗試和思考框架,讓自己有足夠多的應對變化的思考能力;校友對我們的影響很大,越是好學校的校友聯繫越是緊密,機會會隨之更多;通過社會實踐,找到自己的強項,比如說話比別人快,擅長寫作等等,找到優勢點,圍繞優勢點打造競爭力,與衆不同纔是突破內卷,走向自己人生的根本。

找到自己的優勢點可以通過分析自己父母職業經歷和強項天賦,這會是找到職業道路和人生路徑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當然,普世的道理和獨特的生活之間有着很大的鴻溝,我自己在過往經歷中更多是走前人鋪好的道路,因爲我自身對世界的理解幾乎全部來自於書本、媒體身邊的同輩和長輩,由於沒有考慮透徹自己適合什麼,所以在參照前人道路時,總覺得哪哪不對。

在最後,所長給出一個有力的解釋,每個人的路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每一個決定、每一個嘗試,都會改變人生的可能性,在人生路上越是熟悉的路標,越是被大家普遍認可的觀念,越容易我們制約找到真正的自己。

聽不見音樂的人,會認爲那羣跳舞的人瘋了,其實旁人聽不到只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所以被誤解就成了每個追求獨立者的宿命。擁有被誤解、被說三道四還能前行的勇氣在通往成爲自己的道路上尤爲關鍵。願每個人都能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