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苦瓜引發的想法:當我們老了

“當我老了,會是什麼樣子?”這不是我第一次萌生如此念頭。

今天在超市買菜,看到一對頭髮蒼白的老夫妻,爺爺揹着手在前面走,奶奶推着購物車在後面走,舉手投足間看得出年輕時氣質不凡,生活不缺。

夏天最是喫苦瓜的時節。爺爺走到白苦瓜攤前,望了望價格牌——4塊9,便轉過頭和奶奶嘀咕着。不一會,爺爺招手叫來售貨員,售貨員幫他把苦瓜挑選好,用袋子包好,剛要拿到稱臺稱,又被爺爺招呼回去:“不要了,不要了”,言語中略有猶豫,當售貨員走近的時候,奶奶也抱歉地說:“不要了吧”。

決定不買白苦瓜之後,爺爺和奶奶繼續在蔬菜區轉悠,“高筍要5塊8呀”,“土豆也這麼貴”,白苦瓜不苦,賣4塊9一斤;青苦瓜苦,賣1塊9一斤。但看兩位老人的着裝和氣質並不像買不起,糾結價格只是表象,重點是否需要和適合,我想他們更在意的是,夫妻之間有商有量,一分一毫,精打細算,哪怕是一根苦瓜,這纔是舒適的關係。

這讓我想起曾經在我婚禮上見到的一對老人,是我先生嬢嬢的公公婆婆。兩位老人已經退休二十幾年了,因爲年紀大上樓不方便,特意住在一樓,房子前剛好有小花園,裏面有奶奶種的花,爺爺種的菜。幾個子女早已各自成家,但每天下班下學,他們和他們的孩子都會第一時間奔到爺爺奶奶家喫上一頓團圓飯,每頓都是不同花樣的營養膳食,兩位老人也很樂意爲此,以至於我嬢嬢自從嫁過去,到現在快到退休年紀,都從來沒進過廚房。

在小縣城“啃”老,是一件引以爲傲的事。依着有這樣的先例,我們家也是每天一下班,爸爸媽媽雖然還沒有到退休年紀,但下班早就準備好了飯菜,或者是正在準備,從我嫁過來幾年也很少進廚房,不需要爲更多的生活瑣碎勞心勞力,只要管好工作,管好自己,巴適得板。

之前,我和先生爲新房子買鎖,讓爸爸媽媽來幫忙砍價,因爲我們壓根不會砍價,又怕買貴,等待的時候我們有討論過“當我們老了,會是什麼樣子”,像極了之前抖音刷到過的“90後婆婆”版本,當我們老了,兩個老年人還在四處旅遊、點外賣、喝奶茶,絕對不是做飯、洗衣、帶孫子,畢竟我們現在連自己的飯也不做。

當我們年輕,什麼都沒有,總期待驚天動地和肆意揮霍;當他們老了,什麼都有了,才發現平平淡淡。其實無論你的生命是什麼形態,那都不重要,我和先生一致認爲,最長久是婚姻關係,一定只有兩個人,我們纔是相伴到老的伴,而老人和子女只是生命中有血緣關係、很重要的人而已。

我們也認爲,短短一生幾十載,能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兩個人,肯定避免不了原生家庭的習慣和小摩擦,也會經歷許許多多次的驚喜連連到平平淡淡,但絕對是三觀一致,眼界一致,認知一致,頻道一致,哪怕是一根苦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