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祕境-喀什—南疆篇(4)

         西域祕境喀什,在維吾爾語中的全稱是“喀什噶爾”,即玉石集中之地,是位於祖國最西端的邊陲城市,與北京時差3小時。西漢以前喀什屬疏勒國,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始了喀什同中原地區的官方交流;東漢時設置西域都護府,喀什作爲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國版圖。喀什具有2000多年曆史,作爲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曾是東西方交通咽喉及東西方經濟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匯點。直至今天,喀什仍是我國“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之一,也是我國內陸“第一經濟特區”,新疆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今喀什(縣級市)已是喀什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代化水平高,繁華熱鬧;常住人口以維族爲主體,維族人的漢語水平較之庫車高,同時有很多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在此工作和打工。

        2013年在北疆旅遊時就聽說“北疆看風景南疆看人文,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我從塔縣回到喀什,打算好好遊喀什,也算真正到過新疆啦。

        1、喀什古城

       著名詩人郭小川曾說:‘“不到喀什就不知維族歷史源遠流長”,要知道維族歷史的源遠流長就必去喀什古城, 有一說法“不到古城遊就不算到喀什”。喀什古城擁有幾百年歷史,是喀什和維吾爾族文化最經典代表。在各族熱心人的幫助指點下,我首先去了古城。百聞不如一見,在我所去過的古城裏,喀什古城是最具民族特色、最值得一去。完全生土的泥牆土屋、彩色門窗讓人產生時空錯覺。70週年國慶臨近,古城隨處飄揚着五星紅旗,中小學裏傳出的優美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街道各處播放着優美民族樂曲,使人感覺身處音樂歌舞之鄉。維族人民祥和、平靜、優閒、快樂地生活在古城(古城至今仍居住着近3萬維族羣衆),使古城更具有吸引力,更使遊客流連忘返(最後2張翻拍)。

           喀贊其亞貝希西巷,是古城最熱鬧、最具維族特色的街巷。“喀贊其”是鍋的意思,“亞貝希”意即河崖上,因地處土曼河崖上而得名。傳說很久以前有河妖經常興風作浪,淹沒村莊。附近村莊每到春天都要貢獻年輕女孩祭祀河妖,以保平安。有一年,一位青年勇敢站出來反抗河妖,取回崑崙山神鐵石鍛造成一大鐵鍋,將河妖制服在燒着滾燙水的鐵鍋中,自己因精疲力竭而死去。後來鐵鍋位置因地勢上升變成高崖,建起村莊,人們延續製作鐵鍋工藝,將村莊邊上的道取名“喀贊其亞貝希西巷”。這裏的坎土曼巴扎-鐵藝集市特有名,不過現在這兒的街上,到處都是賣冬不拉、馬頭琴、胡楊樹手工製品及瓜果的小販(石榴是喀什品牌水果,特好喫)。

        在這位維族大叔帶領下,遊客跳起歡快舞蹈。

        與維族大叔和維族小夥子合影照:

        街上有幾戶維族旅遊家庭,以維族姑娘古麗的家最有名氣,參觀人數最多,國家最高領導來此視察過。

        喀什是新疆美女聚集地,隨便一個維族女性都是美女。喀什靠近巴基斯坦,這裏美女長得極具異域風情。看,母子倆笑得陽光燦爛,多開心啊,謝謝母子倆支持!

       維族大叔現烤現賣的饢,聞着香,好看又好喫,買一個小饢(3元)當午飯。

        爲更好展示古城歷史風貌,每天將舉行3次開城儀式:上午10點、中午12點、下午6點。我在古城遊了一天,下午來到城門,觀看6點的開城儀式。首先由講解員致歡迎詞和介紹古城,接着依次爲維族美女歌舞表演和古代兵士、開發西域的歷史名人(圖5)身穿白披風爲張騫,左爲班超(東漢名將班超出任西域都護,駐守喀什大本營長達17年)、乾隆皇帝愛妃香妃出城(圖6),最後維族人民智慧的象徵阿凡提(圖7)出城恭迎遊客入城,整個儀式充滿着民族團結的熱鬧氛圍。

       觀完開城儀式我就離開古城到附近美食廣場,琳琅滿目的美食讓人眼花瞭亂,點一份中盤雞品嚐。這裏晚上還可觀看“印象喀什”歌舞演出。

       高臺民居是古城東北一處建於黃土高崖上的維吾爾族聚居區,已有600多年曆史。我身後土坡上的那片房屋就是高臺民居。

        2、艾提尕爾清真寺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清真寺,其歷史之悠久、建築之雄偉和具有民族特色而聞名中外,與中亞地區烏茲別克斯坦國的布哈拉、撒馬爾罕等地著名大清真寺齊名,已成爲喀什象徵。與清真寺相鄰的是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

        入寺參觀需買門票,寺內牆壁掛着一幅有56朵石榴花的絲毯,體現我國56個民族是一家(圖6)。誦經大廳(圖4),寺外誦經場地立着140根綠色木柱,由140位工匠分別雕刻完成。(圖5)。

         3、香妃園

       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和上世紀90年代電視劇【還珠格格】,使乾隆皇帝唯一維族妃子“香妃”名揚天下。“香妃”(容妃)就是喀什人,喀什香妃園景區就在其老家香妃故園,到喀什必去香妃園。進入景區,首先觀看各個時期香妃形象的展示表演(收費20元):

         在“香妃的家”觀看維族婚禮表演,坐婚牀沾喜氣(圖7):

         前往香妃故園途中,有一塊來自天山的巨石,其前端頂部、中部頂端、“香”字頂端和地面距離均與香妃出生(1734年)、去世(1788年)、在世(54年)時間吻合,人們稱奇,取名爲“香妃石”。途中其他景觀:

         香妃親手種植的古楊樹:

        最後來到香妃墓,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古建築羣,有門樓、教經堂、大小禮拜寺、主墓室等,從中可看出當時的輝煌。據說香妃主墓室內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數了一下,只有大小58個墓。墓室的第一代是伊斯蘭著名傳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後由長子阿帕克霍加繼承其事業,成爲明末清初喀什伊斯蘭教“依禪派”著名大師,並一度奪取葉爾羌王朝政權,死後葬於此。因其名望超過父親,這座陵墓被稱爲“阿帕克霍加”墓。傳說霍加後裔中一位名叫伊帕爾汗的女性是乾隆皇帝愛妃,由於她身上常有花香味,人們將其稱爲“香妃”。香妃去世後遺體被護送回喀什,葬於阿帕克霍加墓內,因而這座陵墓又被人們稱爲香妃墓。據考證香妃並沒葬在這裏,她的確切墓葬地在河北遵化清東陵裕妃園寢。

          4、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

         喀什人民廣場與人民公園毗鄰,是全疆唯一的一座以領袖塑像爲中心建築的廣場,全國都屈指可數。

         人民公園是喀什最大綜合性公園及名勝,是南疆首屈一指極具規模的一座城市園林,自然環境優美。上世紀5、60年代,中央領導曾在人民公園接見喀什各族羣衆,受到各族羣衆熱烈歡迎。公園北大門就在人民廣場邊,由12根柱子托起波浪式屋蓋,這一典雅造型使北大門在綠樹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我從北大門進入公園,沿着公園轉一圈。公園內有文化宮、動物園、兒童樂園和哈哈鏡館、雕塑、人工湖等景觀,兒童樂園玩耍的人最多。

         5、喀什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東門大巴扎)

        喀什巴扎(集市)很多,且有專業分工,不同貨物有不同巴扎,如牲畜巴扎、布匹巴扎、乾果巴扎、鐵藝巴扎等。聽說牲畜巴扎最值得看,那裏有駿馬、牛羊、牧羊犬等各類牲畜,牲畜巴扎遠離市區,我沒去,有點遺憾。我就近去了東門大巴扎,這是一個綜合性大巴扎,裏面有數千個攤位,近萬種商品,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國際貿易市場。我下午去時人少,只看到一些遊客在買葡萄乾準備帶走。

        牲畜巴扎(下載):

        從東門大巴扎出來,只見沿街餐館多經營羊肉,煮着羊雜碎湯的大鍋、旁邊案板上堆着羊頭、羊蹄、羊腸,熱情的老闆不停地吆喝着,“來嘛,來嘛,羊肉香得很,沒有結婚的羊娃子(小羊羔)肉嫩得很”!

         6、喀什街頭掠影

        喝一碗撒着胡椒麪的香噴噴羊雜碎湯(喀什最具特色美食),繼續漫遊在喀什這最具有西域風情的街上,看看電影【追風箏的人】(阿富汗少爺阿米爾的救贖故事)外景取景地。

        2019年國慶在喀什愉快度過,10月1日上午在賓館看70週年閱兵式,其餘時間都在喀什轉游。可以說在喀什,每個人都能找到你對西域所有想象的滿意答案。即將離開祕境喀什,我頓生感慨,正如電影【追風箏的人】裏一句臺詞:“爲你,千千萬萬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