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與其他

關注事情的本質是困難的事情,一件事情出來了,好像最容易關注的是事情本身,然後是事情可能造成的後果,人的本性又很容易誇大事情的後果,然後就陷在對事情的後果無可奈何又不能接受的兩難之間,焦慮的情緒開始升起來,於是被焦慮挑撥的憤怒也躍躍欲試,必須找到一個敵人,必須找到一個出口,於是肇事者被假定出來了,於是所有的不滿,焦慮,憤怒都發泄了出去:如果你不這樣做,就不會———

其實,理智一點想過去,有什麼後果呢?每一樣後果其實都有相對應的解決的渠道,餓了可以喫飽,困了可以睡覺,東西壞了,可以修補,修補不了,可以丟了買新的。事情做錯了,可以重來;今天不能重新做的事情,總歸還有明天。太陽底下,又有哪一件事是新鮮的呢?

說來說去,還是自我貪婪的個性或者是自我唯我獨尊的惡習。

愛是不遷就這個貪婪的,唯我獨尊的自我,愛是替對方着想,想着對方付出的努力,也許方向不是你當初想要去的地方,但是,對方開出了道路,你去走走,走走就發現不一樣的風景,走走也會到你當初想要去的地方。

我們都習慣了用我是爲你好來給自己的行爲做最好的藉口,因爲反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爲反升通常的結果,往往發現並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自己錯了;但是承認自己錯了,就是對唯我獨尊的自我的否定,自我如何肯舉手投降?

接受現實,在現實的框架中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過得開出花來,這纔是難得的本事,也是在平庸的生活中可以不妥協的唯一的方法。唯我獨尊的自我要做出改變是極其困難的,反省反思就是很好的推力,當嘴裏說不出什麼溫暖的詞語的時候,閉嘴就是最好的儀式。

我開始懷疑孔子說巧言令色,鮮仁矣的真實含義,由此也想到似是而非的文言文,這樣那樣的解釋,彷彿一開始就是爲了迷惑讀者,想到從前看那些雲裏霧裏的有關造房子,有關城市建設,有關風景營造的專業文章,總是簡單的往復雜裏說,複雜的往讓人看不懂的去說,仔細地研讀了幾篇,發現作者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在寫些什麼,我很懷疑他們自己會不會再去看那些文章。

我以爲,人最該學的,既不是數理化,也不是是中文,英文,而是該如何說話,把話說好了,才能平定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才能很好的溝通交流,才能不激起自己和他人衝動的情緒,才能不被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控制。

在說話之前,調勻自己的呼吸,控制自己的臉色,應該是說話前必須習慣的儀式,可惜,話經常衝口而出,無所謂臉色,從而也完全沒有了臉面。

應該是孔夫子的誤導,我們都想做有仁的君子,卻是經常連個能體貼他人的小人都做不好,也做不到。也許是不屑,也許是無能。在我看起來,如果連體貼別人的小人都不能做也做不到,又如何做有仁的君子呢?

恐怕,做個有仁的君子實在是自己給自己下的精神勝利法的圈套吧,好比阿Q被走卒販夫打了,說是兒子打老子;被趙老爺打了總歸是被老爺打了,比那些走卒販夫打,要榮耀一些。

從今天開始,學習巧言令色,學習做一個關心他人,關心自己的真正的小人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