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虐待:不要用道理說服我,不要用愛控制我

看到羣裏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深爲感動。看到對話,爲朋友們善意安慰感動,卻又有一種特殊感受。

原文摘錄朋友分享與對話,供大家思考。

朋友A:這幾年的學習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我分清了誰在虐待我!

昨天下午我們一塊回家,我坐在後排,身旁放了一個老公的快遞,下車的時候我就順手把這個快遞拿出來,準備帶到家裏。他就問我拿那個幹什麼,我不舒服了一下,然後回答我想着幫拿回去。當時的感覺就是我做錯了。

他接過東西,重新放在車裏。這時候我恍然大悟,對方在虐待我,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我這個東西爲什麼不能帶回去?他需要什麼?他用了一種讓我很不舒服的方式溝通。

帕萃絲把這種溝通方式叫做言語虐待,是一種非常隱蔽的傷害。施虐的一方,並沒有意識到傷害了對方,破解的方法是可以問他一句:你說的是什麼?

通常情況下,對方在重複所說話的時候,第二次和第一次的方式就有所不同,是一個打破幻覺的過程。這種方法我用了幾次,感覺效果很不錯。但是這一次我還是被帶進溝裏了。

朋友B:他對你的說話的方式和態度,你解讀爲虐待,這是你的解讀,可能這只是他解決問題的方式。虐待可能是你的投射。

朋友A:你的意思是我可以忽視我自己的感覺,因爲我的感覺是錯誤的,對不對?

朋友B:你對他的行爲方式和態度帶有你的主觀性,你的不舒服是建立在你的解讀上的。

想法在前感覺在後。

順着感覺向上走,找到你的想法,再向上走,找到你的核心信念。

尊重自己的感覺,感覺沒有對錯,錯誤的是自己的想法。

朋友A:如果一個人被殺了一刀,你說他的感覺錯了,不妥吧?

朋友B:感覺沒有對錯,錯在我們成爲了感覺(情緒)的奴隸。

朋友C:客觀:看到車後座有個快遞

處理:帶回家

老公問:你拿那個幹什麼?

感覺:不舒服

認爲:自己做錯了,不該拿回家。

潛在需求:老公應該告訴你這是什麼東西,爲什麼不需要帶回家。

朋友C:我和你不一樣,如果老公問我拿那個幹什麼的時候,我會覺得莫名其妙,當然是拿回家啊,或者我就問不需要拿回家嗎?他若是回答不用,我最多問個買的啥東西?但是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更不會有被殺一刀的感覺。

所以,你的感覺爲什麼不舒服?

即便是你領會錯了,你也不必自我攻擊。

我最多一笑了之:不好意思啊,我以爲要帶回家。

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朋友B:典型的自我虐待。

朋友C:解決衝突的能力,擱置衝突的能力,和衝突共存的能力,都很重要。

不是所有的衝突都能解決。

有時候共存,是更考驗智慧的。

朋友A:要是你身邊有一個人,每件事都指出你是錯的,那很快你就會產生自我懷疑。

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有正確的判斷,但是時間久了,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會把你煮死。

朋友C:他沒有說你錯,只是問了一句拿那個幹嘛。

你需要向老公表達你的需求,“老公,我覺得你可以多看我做得好的一面,多表揚我,那樣我才更有信心和動力”。

朋友B:我認爲可能在生活中你過多地進入他的領域,他不舒服。

得找到原因。

你替他拿快遞時你有什麼想法?

拿快遞是行爲,你的行爲背後的期待和渴望是什麼?

朋友A@朋友B@朋友C:我不認同。

朋友C:我只是客觀地向你展示,相同一件事,不同的人遇到了,產生的不同的處理方式。以及,完全不同的心理活動,完全不同的認知。

朋友A:但是要是煮過的(溫水煮蛙),你再說這個都沒用了。

朋友C:走出受害者心理。

朋友A:這可以結合王老師以前寫的文章,你和誰交往要弄清楚,和你交往這個人,他是不是正常?

朋友C:問題是,哪怕知道對方不正常,我們能改變的,也只有自己。

朋友A:你如果一直把對方當成正常的人,那你就很痛苦,當你明白了對方的這些情緒,他來自哪裏?當然是知道對方不正常。

我們是能改變的,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對方不正常,那麼你一直就認爲自己是錯的,那對自己的智力,認知能力,分析能力都會有影響。

我不舒服了一下,其實這個過程就是接受了對方的投射。

但是這個過程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用,老一套的冷戰來解決問題,因爲很快明白這種投射的存在,這個就是改變呀:“我想幫幫你,你還不領情,態度還不友好,但是姐能夠理解你”

朋友B:“我想幫幫你,你還不領情,態度還不友好這”就是讓你不舒服的想法,這個想法導致你不舒服。

朋友A:對啊!

朋友B:你幫別人想讓別人領你情,你的愛是要回報的,當得不到回報,然後你就生氣了。

朋友A:對。你覺得這個不對嗎?

對方如果正常的情況下,他當然是會讓我舒服下來。

朋友B:不能用二元對立的想法來考慮對錯。

你在生活中喜歡幫助別人嗎?

朋友A:我哪裏喜歡幫助別人呢?他在司機位上,我在第二排,一會還要開關一次車門,我要不出去對車的考慮,我才懶得管。

當時他感覺應該是沒有被尊重,所以有點憤怒。

朋友B:無條件的愛就是不需要回報的愛,當愛是有條件的話其實是自私的愛。

朋友A: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我們家族的問題,我們家裏的人脾氣都不太好,也不知道哪個老祖宗乾的。

朋友B:其實涉及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問題。你把他當成不正常人這個想法是需要調整的。

朋友A:我覺得首先弄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我不是你的一部分。

我們是兩個人。

我知道對方是個病人。

朋友B:這樣有點傲慢。

朋友A:愛是幫助一個人不斷成長的過程。

朋友B:夫妻二人的成長的一個誤區,是我成長我也希望你能成長。正確的是,我要努力成長而不帶有期盼對方成長的期盼。愛是幫助一個人不斷成長的過程,這句話值得商榷。

當你成長到一定程度,你的能量自然增長,你的能量會影響對方。等你面對對方的行爲都能接納和理解的時候,你就成佛了。

渴望對方改變,不如讓自己改變去適應對方。當我們帶着期待幫助別人時,當別人沒有按照自我的預期出現時,我們就會生氣,會不舒服。

當我們帶着期盼去幫助別人時,我們就有了傲慢與偏見。

你的思維中還是二元對立,即正常與不正常的對立。二元對立的思維容易讓我們焦慮、憤怒和憂傷。

朋友A:哈哈哈,我不同意。子非魚,安知魚之苦。

因爲你不研究言語慮虐待。

朋友B:魚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的苦。言語虐待其實是溝通方式問題。你想什麼你會吸引什麼。你認爲他虐你,然後你會努力找出他虐待你的證據,來證明他是個虐待狂。也許他只是對你不滿而已。

朋友A:《不要用愛控制我》。

朋友B:渴望去改變對方就是用愛控制。

個人感受:

1、“當時他感覺應該是沒有被尊重,所以有點憤怒”,請思考尊重需要與憤怒情緒的關係?

2、“無條件的愛就是不需要回報的愛,當愛是有條件的話其實是自私的愛”,請思考這句話的正確與有效?

3、“哈哈哈,我不同意。子非魚,安知魚之苦”,毫無疑問,朋友B、C是真誠希望幫助到朋友A的,請思考爲何沒有效果?

4、我們該如何有效幫助人,多幫助少添堵,即覺察自我的言語虐待,不要用道理說服,不要用愛控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