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與錨》:澳大利亞是如何成長爲一個現代國家的?

澳大利亞,很多人可能更習慣稱之爲“澳洲”。

這個位於南半球的國度,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如憨態可掬的考拉,古靈精怪的袋鼠,最原始哺乳動物之一的鴨嘴獸……被稱爲“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它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爲“騎在羊背的國家”;它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總之,作爲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作爲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澳大利亞是神奇的,特別的,值得研究的。

《帆與錨》,是一本有關澳大利亞的簡史,從早期的土著居民歷史,到18世紀的歐洲殖民歷史,再到一戰、二戰後的澳洲新格局,全方位展現了澳大利亞是如何成長爲一個現代國家的。

本書的作者傑弗裏·布萊內,是澳大利亞國寶級歷史學家。他的作品清晰而富有想象力,在讀者中廣受歡迎,被譽爲“勇敢的公共知識人,不可多得的優雅作家和講故事的大師”。

《帆與錨》也是如此,布萊內在畢生研究澳大利亞之後,用通俗、簡明、生動的文字,爲讀者展現了一部充滿洞見和細節的紀錄片。

澳大利亞最早的土著居民,就目前所知而言,是來自亞洲。

大約六萬年以前,地球氣候比現在涼爽得多,海平面比今天要低上120米,隔開亞洲和澳洲大陸的海域,還不是很寬闊。

來自亞洲的遠古居民,經過一系列短途航行和陸上遷徙,來到了這片土地上,並定居下來。

但他們的文明發展進程,被歐洲從15世紀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打斷。

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爲“新南威爾士”。1788年1月26日,阿瑟·菲利普在悉尼灣升起了英國國旗,建立了英國在澳洲大陸上的第一塊殖民地。

這一天,後來被定爲澳大利亞的國慶日“澳大利亞日”。

布萊內在《帆與錨》這本書中,從幾萬年前的土著居民講起,但集中敘述的,還是從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海岸以來,兩百多年的澳大利亞發展史。

因爲與英國長期的殖民關係,澳大利亞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裏,與英國是水乳交融的關係,在許多方面,這兩個國家都如同一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的勢力接近巔峯狀態。

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大英帝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隕落,而經過二戰,美國與澳大利亞結下了血脈相連的情誼,在澳大利亞的防務問題上,華盛頓變得比倫敦更加重要。

戰後的澳大利亞發展路徑,與美國很像。

20世紀60、70年代,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自由主義氾濫,搖滾樂、性愛自由、大麻在年輕一代中成爲主流,反戰情緒瀰漫整個社會……

此外,二戰後的1945到1970年這四分之一世紀中,對澳大利亞來說,技術在重塑國家這方面比政治更重要,對教育的熱情重新回到了政治議程中來。

而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之後,隨着越南難民的流入以及更多歐洲、亞洲移民的進入,包括各種經濟活動,澳大利亞在移民、旅遊業和投資流入方面,日益成爲一個亞洲國家。

像曾經敵對的日本,就送來了人數最多的遊客。

此外,在澳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19世紀初就逐漸開始的羊毛熱,19世紀50年代的第一波淘金熱,一直持續到1972年的“白澳”政策,礦業的大發展……等等等等,都在塑造着澳大利亞這個國家。

《帆與錨》這本書,是由以上這些對澳大利亞發展有着重要影響的大事件串起來的,但作者在書中,圍繞着這些大的歷史節點,除了敘述政治、經濟上的一些變化和發展,筆觸還延伸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書中寫道,在20世紀初期,越來越多的已婚夫婦傾向於少生子女,加州小屋式住宅變得十分常見,人們在接納汽車和卡車時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再例如作者寫道,戰後的澳大利亞,同性戀是一種禁忌,本土的笑話和幽默有很大市場……

總之,對澳大利亞發展歷史,做了一個相對全景式的展現。

最後,也是本書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讓澳大利亞的歷史如此獨特?

布萊內指出,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裏,距離和氣候這兩個因素或兩種影響,強有力地塑造了這個國度,甚至塑造了更早時候的土著居民歷史和短暫的歐洲殖民歷史。

這兩種因素有時候像高高揚起的船帆,有時候則像牢牢定住的船錨,它們既推動了變革,也會爲改變製造阻力。

所謂“帆與錨”,其背後的含義便在於此。

以上,是我讀完本書後的一個簡單概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原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