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定投來規劃養老金,給你這五個建議

1

我們的社保又有新變化了。

人社部6月30號官宣了一條重磅消息,將逐步提高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

我們目前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未來最低繳費年限很有可能延長到25-30年。

之前是延遲退休,現在連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也要提高,心裏真是拔涼拔涼了。

說到底還是因爲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中提到的一句話,到2035年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將耗盡。

延長社保繳費時間,自然可以緩解一部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壓力,防止以後出現虧空的狀態。

國家又是延遲退休,又是提高繳費年限,想方設法來解決我們未來的養老問題。

我們自己是不是也該多個心眼,30年後我拿什麼來養活自己呢?

2

合理規劃的話,我們的養老所需要的錢一共有四塊來源:

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基本養老金,

二是我們之前攢下來的錢,

三是年金險等商業保險,

四塊投資帶來的被動收入。

前兩項來源基本是固定的,後兩項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越早開始,成本越低。

今天我們重點聊聊第四部分中,怎樣用定投來規劃養老金?

3

假如我們要實現150萬的養老金儲備目標,每月進行基金定投,假設以指數基金爲主,年華淨收益率爲6%,如果從30歲就開始定投,到65歲退休,那我們每月只需拿出1082元定投即可。

但如果從40歲開始,相同條件下,每月需要定投的金額變爲2198元,晚開始十年,就需要付出比過去兩倍的努力纔有可能獲得同樣的收益,

早開始,不僅因爲需要承擔的本金比較少,而且因爲當投資時間縮短後,複利效應明顯降低,中途一旦出現本金虧損等風險時,時間太短也不容易翻身。

建議一:養老規劃一定要越早開始越好,相當於強制儲蓄的基礎上,增加了回報收益,基金定投本身就是以時間換空間的投資方式,如果按照7年爲一個牛熊輪迴來看,我們一生能參與的牛市週期也是相當有限的,越早啓動,收益越豐。

上一輪牛市是2015年,現在已經過去了六個年頭,你懂的。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投資理財更是如此,如果真要等到四十歲以後再開始就有點晚了。

建議二:要專款專用。

有人可能會覺得,反正這都是我投資所得,用來做什麼沒必要這麼刻板。

其實不然,因爲養老金的規劃投資,是我們所有投資規劃中期限最長的一個,爲了保證這筆投資真正可持續,最忌諱的是把它和其他用途的投資混爲一談。

比如當我們經歷一輪牛熊,完成一輪定投的止盈,此時家裏正好有筆支出要用錢,比如要換車,正好還差幾萬塊,能不能用這筆止盈的錢來救急呢?

事實是,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一次,也容易出現多次,側面也反應了你的其他家庭資產規劃出現了問題,如果總是被挪用,你覺得後續再補回來的可能性會有多大呢?

在專項資金的規劃上,一定要專款專用,不僅針對養老金,還有孩子的教育金等,否證規劃一樣也落不了地。

建議三:安全是第一原則

用來做養老規劃的資金,不應該是追求高額回報的投資,我們以跑贏通脹或者跑贏銀行理財爲基本目標,建議以寬基指數爲定投的主要標的,寬基指數主要包括滬深300,中證500,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今,滬深300漲了424%,年化10.56%;中證500漲了590%,年化12.42%,還是很香的。

當一輪定投週期結束,手裏餘錢比較多的時候,低風險的投資是我們的首選,比如純債基金,或少量的二級債。

建議四:確保基本額度

比如年輕的時候,每月定投的額度爲每月月結餘的30%,並能保證大跌時可以加大定投金額。

隨着年齡的增加,當超過45歲的時候,此時我們的定投額度建議縮小爲每月月結餘的20%-15%,降低投資風險。

建議五:學會做資產組合配置,爲投資上好保險

著名投資大師大衛·斯文森說過,投資本質上都是在做三件事:資產配置,市場擇時和產品選擇。美國養老基金十年期績效實證顯示,91.5%投資收益來自資產配置,而選擇時機和選擇投資產品,分別貢獻了1.8%和4.6%。

定投時一定要學會建立投資組合,不要把未來和某一隻基金綁死,單一投資的未知性非常大,受市場風格變化影響,沒有一隻基金是可以每年都跑贏大盤的,即便是冠軍基金,也經常就在次年把你帶溝裏了。

好的資產配置應該符合低相關、夠分散、個性化的特點。

隨着年齡的增加,在組合內部也可以逐步降低高風險投資的佔比,提升定投的穩健性。

篇幅原因,就先講到這了,看介紹,給你更多理財乾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