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村民,山洞中發現楊貴妃沐浴的雕像,然後的故事令人意外

傳說,楊貴妃是個胖美人,唐玄宗爲她在驪山建立行宮,供她夏天避暑,那麼楊貴妃是怎麼避暑的呢?


時間來到,大明正統年間,正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年號。

驪山上,一個石窟忽然裂開了一道縫隙,此前那個石窟一直被一塊厚重的巨石門擋着,山下的村民雖然好奇巨石後面有什麼,但是礙於村民都不會乾坤大挪移,推不動石頭,所以只是好奇而已。

這次石門自己開了。

有上山砍柴的村民好奇的往裏面張望,村民不敢進去,怕石門後面有啥洪水猛獸。

這時候有人想起村裏有個膽大的人,天不怕地不怕,這人姓劉叫劉瑞五。

劉瑞五自小讀過一些書,性格豪縱,頗有古代俠士之風。

被村民邀請,劉瑞五決定前去探個明白。他約了五個喜歡熱鬧好奇心重的村民,攜帶酒食獵具,去石洞探險。

通往石洞的山道崎嶇,荊條喬木塞滿山路,他們攀石附木,很艱難的上了山。

那個山洞往裏望去居然很乾淨,洞口地上鋪的白石清潔乾淨,路上沒有雜草,異常乾淨,彷彿有人常在那裏走動,幾個人心裏暗暗詫異。

又往前走了大約一里地,到達山洞。

從縫隙朝裏窺看,漆黑一團。

五個人中有膽小的開始打退堂鼓了說:五哥,要不咱回去吧。

即使那些一向以大膽著稱的人,此刻也有些膽怯。

畢竟,讓他們去荒山野嶺探險還能有點把握,去這種深山中明顯不該有人居住,但是又好像有人的地方,每個人都覺得後背發涼,大家自小總聽老奶奶講深山老林住着妖怪的故事,狼蟲虎豹他們不太怕,妖怪這種明顯傳說中的東西,他們,有點怕。

但是劉瑞五越來越興奮,大喊道:“不探明洞中奧祕,回村有何趣味!”

說完

便點亮火把,蹦躍向前,帶頭進入洞內。

衆人一看只好跟進,有三人實在膽小,就留在洞口,只有倆人跟着劉瑞五進入山洞。

洞口很窄,大約只容許二人並肩,越往裏走,山洞越寬,能容納一輛四匹馬拉的車。

路兩旁的石壁,潔白晶瑩。火把照上去,石壁上畫滿了一幅幅壁畫。

劉瑞五說:“環境還真不錯。”

說話間,他向洞裏的腳步明顯加快。

曲曲折折忽然來到一道門前。

門用青玉製成,上有隸書數行,墨跡猶新。大家用火把照着讀道道:

朕與妃子每遇盛暑避熱此間,共享洞天之福,於茲五年矣!風流瀟灑,不啻神仙。漢武白雲鄉,遂非所羨。但恐千秋萬歲後,罕有知吾兩人相得之歡者,爰命良工置石像於內,以流傳不朽。間與妃子流覽其中,不禁相視而笑,幾忘其身之匪石也。

文末寫着末署:天寶十年秋七月御筆。

幾個人人面面相覷,這寫的啥啊。這幾個字衆人只認識個於字,還是在街頭聽評書相聲,一位先生姓於才記住這個字的。



不過劉瑞五是認字的,他在小時候家裏條件好在私塾讀過幾年,大家催促他解釋一下上面寫的啥,劉瑞五說這是唐明皇寫的,唐明皇就是戲裏評書裏扒灰娶兒媳婦那個人。

他說他經常和他兒媳婦在這兒偷偷約會,快樂似神仙。

那兩人癡笑道:這故事好像講的是五哥你和張寡婦的故事啊。

劉瑞五笑罵:去去去,別胡說,我和張寡婦清白着呢,白天我一步都不登她家家門。這上面唐明皇還寫了,他給楊貴妃雕一座玉像,就在裏面。

衆人一聽,還有楊貴妃的雕像,那麼還等啥,咱們必須去瞻仰一下楊貴妃有多美啊。

衆人來到門後面,眼前豁然開朗,前面是一個小廣場,好像有上千平那麼大,廣場中央放着一個很大的寶座,左邊曉妝閣,一個石美人輕挽秀髮,對鏡而視,十分可愛。

旁邊有着兩個宮女,一人手捧盛水器具,側立面作向前欲倒水,另一宮女跪在地上捧着貴妃的秀髮,原來不是貴妃出浴而是貴妃洗頭。

大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時,壽王問她:你幹啥去,楊玉環說:我去洗個頭。

貴妃身後站着一人,頭戴唐巾,身着便服,一手捻着花白的鬍鬚,這應該便是唐明皇了,他好像在同楊玉環說着什麼,神色親熱。

右邊是浴池,畫面爲之一變,用綠玉當池水,鋪滿池子,翠綠翠綠的,那些玉石居然有水波盪漾的意思,旁邊站立兩個侍者,手捧浴巾佩帶,眉宇間笑的春風盪漾。

池水中也有唐明皇楊貴妃的雕像。

唐明皇與貴妃的身體,用白玉雕成。唐明皇赤身在池水中,臍下淹沒在水中,側首而坐,對着楊玉環,似笑非笑似乎在說:來啊。來玩啊。


楊玉環坐在小石牀上,款去上衣,身體清晰可見,不胖,身體該豐腴些而已。

黛眉低垂,烏髮鬆弛,纖纖玉手摸觸腰間繡帶,一副欲解而不勝其羞的神態,裙子下一雙纖足褪去鞋襪,已經出賣了她。

劉瑞五等三人人正想仔細欣賞一下唐朝的雕塑藝術時,忽然一道帷幕自天而降,同時洞裏發出山崩地裂般的巨響,大夏天的一陣陣冷風竟然吹得人遍體生寒,衆人禁不住恐懼發抖,紛紛向洞外跑。

劉瑞五膽大,也感到心驚膽戰,跟隨衆人跑出洞外。

另外倆人剛出洞門忽然面色鐵青,流口水,倒地不起,好像中毒又像中邪。

劉瑞五和東外的兩人,趕忙扶着兩人把他們送回家。

第二天,兩個人都死了。

死者家屬把劉瑞五告到衙門。

縣老爺升堂問案,劉瑞五將事情經過敘述一遍,另外兩個沒進洞的鄉親也證實了他說的話。

縣老爺派人到現場勘驗,發現劉瑞五沒有說謊,就罰了他一百兩銀子,給那兩個死者家屬每人25兩,就結案了。

後來劉瑞五出門經商,居然暴富,娶了張寡婦十八歲的女兒,在縣城買房子置地,離開了驪山腳下的老家。


那座山洞,縣老爺以邪祟爲名命人封死,洞頂原來有【天寶遺蹟】四字,縣老爺也命人用黃泥抹去痕跡。當地一些些樵夫牧童雖然仍能認出石洞的遺址,但是礙於這個山洞兇名在外,誰也不敢靠近。

景泰三年,驪山這個山洞,忽然莫名其妙的一聲巨響,塌陷了,當地人傳說是雷神爺看不慣洞中邪祟於是降下了天雷,過了些年當地人再也找不到那個山洞的所在了。

這個故事來自清朝的筆記小說《螢窗異草》。

文:薛白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