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的心得

爲了不斷更,我每天在艱難地堅持着,只是這樣的堅持意義不大。一件事情、一點感悟如若只是流水帳般簡單記錄,對事情本質蜻蜓點水般提一提,不作深入的思考和沉澱,對提升思想認識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辦法是必須給寫字留有一定量的時間,便於我們對主旨和內容進行確定、梳理、整合、構建和修正,而這一流程是個系統工程,碎片化的時間無法實現目標。

另外,寫字時遇到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改編。我們的寫作素材大都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身邊的人與事。我們在記錄與反思時,爲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就必須對所用材料進行改編,方不會讓人產生對號入座的隱患,這就給寫字帶來了一些不便,甚至出現了違背本心的糾結,致使寫字無法進行下去,嚴重時被迫擱淺,無疾而終。

葉聖陶先生在《落花水面皆文章》中寫道,寫作第一要義是“立誠”。所謂立誠就是自己有什麼就寫什麼,自己如何認知的就如何去寫,不去寫自己不瞭解的或自己還沒想明白和透徹的東西,如果那樣的話,即使勉強寫出來,也是不知所云,是一筆糊塗帳。所以,寫作的初心還是要謹記的。

其次,寫作要秉持認真的態度,既要寫就要竭盡自己當時的所有能力去寫,事要敘清楚,理要說透徹,情要表充分。那種在敘述時遮遮掩掩,欲說還休的狀態是不利於表達的。不能寫不想寫的內容索性就別寫,要寫就不怕得罪人,張愛玲的刻薄毒舌,魯迅的不留情面都是一種極端認真態度的體現,真可謂一針見血,刀刀見功。

第三,寫作知道認真了,同時也要講求方法,避免假大空,喊口號。表現"歡喜”卻不一定見到“歡喜”,表現"悲傷"也不一定見到“傷心”,那怎麼去做呢?去創設情境,抓住人物臉上的神色、細微的表情、他說出的話,做出的舉動以及周圍人的反映等一系列情態去構建、再現當時的場面,不知不覺中把讀者引入,從而產生情緒和感情上的共鳴,讓你想要所表達的意思達到意會而不言傳的境界。

所以,該表現時決不去說明,該說明時也不囉囉嗦嗦地表現,靈活使用和切換寫作的方法。

寫作是一件極平常的事,其實就像說話一樣,只是比說話更系統、更有條理。

朱熹有詩云:  問渠哪得清如許? 爲有源頭活水來。知識的儲備和更新是輸出不竭的動力,也是借鑑他人生活經歷,提高自身思想境界的有效途經。

爲了寫字,必須把讀書當日常,不折不扣地進行到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