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打卡】第148天/沉浸式體驗

沉浸理論(Flow Theory)一詞是由M.Csikszentmihalyi在1975年提出的,他在1988年進一步指出:人依照心理驅動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沉浸體驗即爲意識動機的外顯。他同時也認爲,沉浸體驗發生於挑戰與技能平衡時。換言之,當使用者的挑戰與技能平衡,個人就會進入沉浸狀態。此外,沉浸體驗爲主觀且暫時的經驗,這也是爲何個人願意繼續進行某種活動的原因。

技能和挑戰是沉浸體驗中兩大重要的影響因素,這兩個因素之間必須相互平衡,並將驅使自我朝向更高更復雜的層次。

網絡沉迷,原來背後的因素是三大方面。不只是學生,成人也有很多時候不由自主的陷入其中。

“沉迷”與“沉浸”確實給人的心理效應不同。而且,沉浸,的確是正面的表達。也更引發新的思考。

如何讓自己不陷入網絡沉迷?我始終對看電視劇有一種執着的喜歡。而且就是喜歡看電視,比較少看電影。喜歡其中細膩的情感表達、有力量的臺詞、很好的表演藝術、背景佈置、歷史滲透、從劇情角色裏獲得一些反思和自省。如果把它當作是“沉浸”自己就更歡喜了,內心的煎熬少了很多,執行力也漸漸變強。

最近在對兒子使用積極心理學方法,加以仔細觀察。我發現優化自己的說話,效果很明顯。

誇獎、表揚、鼓勵、商量,基本都能很好的收到想要的效果。命令、強迫、規定,基本都是無動於衷。所以我在改變自己的言語、修正自己的做法,和躍躍的關係也越來越好了。

換一個思路,不只是把所學到的東西機械的植入師生關係中,而是先從自身修正做起,發現效果很好。

真正的心理學,不只是方法,更是一種心境。你用什麼樣的心境去描摹世界,就會有不同的反饋,得到不同的結果。

這兩天讀這本書,變慢了一些,總是想思考的更多些,再多一些實踐,感覺很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