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裏,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被看見”

01

每個人都有被看見的需求,而在職場裏“被看見”也讓一個人獲得更多的機會,無論是職位晉升、業務合作還是更好的工作機會。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裏,看似我們對信息一觸即達,但每個人每天都接受着各種無比雜亂的人信息,並且處於一個個信息孤島之中,想要“被看見”,破除信息屏障並不容易。

而我始終相信,人和人之間的連接是有價值的,文字、音頻、視頻以及直播,差異只是通過不同的載體,來進行連接。

通過連接,我們將信息進行互通,而信息置換爲大多商業模式的起點,“被看見”則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起點。

02

前幾年個人品牌特別火,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並不適合成爲個人品牌的“職業從業者”,將寫書、授課作爲職業。

我此前也寫過一篇文章,談到一些所謂的自由從業者,其實並不自由,也沒有朋友圈裏過的那麼光鮮亮麗。

我們不應過度追求個人品牌效應,但關於如何塑造個人品牌的一些路徑,卻爲職場人應該去了解的,這將助力我們“被看見”。

對於個體而言,我們想要被他人所注意到,核心還是自身創造的價值,此外有兩個放大的路徑:

1.主動連接人。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社交工具及社羣,主動添加一些人,進行連接,這裏的關鍵點在於渠道和平等。

對於渠道而言,有人讀MBA就是爲了獲得連接渠道,而低投入點的一些付費社羣、活動同樣是經過篩選的渠道。此外,如領英、脈脈等職場社交工具,也是職場裏進行與人連接的有效渠道。

當我們聯繫上一個人,有了微信等聯繫方式後,其實並不能稱爲完整的連接,這個時候需要一定程度平等,才能打通連接。

這裏的平等並不是指地位,金錢,而是雙方擁有需要互通的信息,也就是我們擁有對方需要的價值點,能夠互相成就。

請注意,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只要刻意去關注,你的身上一定有他人不具備的點,可以給其帶來幫助。

2.被動等待連接。

在一些個人品牌的課程裏,大多教的都是放大個人影響力,等待被動連接。

而放大個人影響力的方式,無非就是通過一些自媒體平臺的寫作,以及後續的直播、視頻號,這也是從12年微信公衆號開始,給個體帶來的紅利,每個人都有了成爲品牌的機會。

但我們需要知曉,通過自媒體渠道可以放大個人影響力,其用途只是“放大”,核心點還是自己本就有價值。

而以上無論選擇哪個方式,我們都需要找到自身定位,輸出自我價值,這是一切的前提。

在真實應用場景中,兩個路徑互相結合,通過主動連接高質量的KOL,獲取背書,放大影響力,等待更多的被動連接。

03

前段時間,我老闆在一次給我的指導中提到,塑造他人對自己的印象,體現到方方面面,除了文章類有準備的輸出外,還包括工作羣裏的對話,個人的朋友圈。

在這些場景中,真誠爲第一前提,對讀者有價值爲第二前提。

真誠當屬於一切的基礎,虛僞的人設遲早會崩塌;而想做到對他人有價值,這就需要自己獨立的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此外,在一個好的組織裏,會主動讓員工“被看見”,比如一些表彰活動等,從而進一步提升優秀員工對組織的認可,這一點對於團隊管理者,可多做注意。

作者孫凌,認證生涯規劃師、校園市場運營專家,辭掉公務員後連續創業,長期專注於年輕羣體行爲研究,分享個人思考、成長故事、職場乾貨及理財經驗,共同精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