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研讀142:志·地理志上(五) 志·地理志上(五)


      志·地理志上(五)



河內郡漢高祖元年爲殷國,第二年改名,王莽時期叫做後隊,錄屬於司隸校尉管轄。戶數341246個,人口中1006797人。下設有十八縣:1、懷縣,設有工官,王莽時期改名爲河內。2、汲縣,武德縣,波縣,山陽縣,在其西北有東太行山。5、河陽縣,王莽時期叫做河亭。6、州縣、共縣,都是原來的諸侯國。縣中有北山,淇水從這裏發源,向東到黎陽流入黃河。8、平皋縣、朝歌縣,商紂王在這裏定都,也是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地,當時改名爲衛國,王莽時期叫做雅歌。10、修武縣、溫縣是原來的諸侯國,這裏人都是己姓,是蘇忿生的封地。13、壁王縣,太行山在其西北。衛元君被秦國攻奪都城後,被迫從濮陽遷徙到這裏,王莽時期叫做平壁。14、獲嘉縣是以前汲地的新中鄉,漢武帝經過時改名。15、軹縣、沁水縣、隆慮縣,縣中的國水向東北到信成流入張甲河,經過三郡,流程一千八百四十里,設有鐵官。18、蕩陰縣,蕩水向東到內黃澤。羑水從西山流出,也到內黃流入蕩水。縣中有羑里城,也就是西伯被拘留的地方。

河南郡這是原秦國的三川郡,漢高祖時期改名。洛陽戶數52839個。王莽時期叫做保忠信縣,隸屬於司隸校尉管轄。整個河南郡戶數276644個,人口1740279人,設有鐵官和工官。糧倉重地敖倉在滎陽縣。河南郡下設二十二縣:1、洛陽縣,周公遷移殷國百姓來到這裏,因此叫做成周。《春秋》中記載魯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晉侯在狄泉會明諸侯,因爲它的面積比成周的面積大,所以讓給周敬王居住。王莽時期叫做宜陽。2、榮陽縣,卞水和馮池都在其西南。縣中有狼湯渠,首先接受濟水,向東南到陳縣流入穎水,經過四郡,流程七百八十里。3、偃師縣中的屍鄉是商湯定都之地,王莽時期叫做師成。4、京縣、平陰縣、中牟縣,圃田澤在其西面,屬於豫州的湖澤。這裏是管叔的封邑,趙獻侯時從耿地遷都到這裏。7、平縣,王莽時期改名叫做治平。8、陽武縣,縣中有博狼沙,就是張良刺殺秦始皇的地方,王莽時期叫做陽桓。9、河南縣是以前的郟鄏(音Jiárǔ,假辱)之地。周武王時期遷移九鼎到這裏,此後周公迎來太平,營建城池作爲都城,這就是王城,到周平王時期居住到這裏。10、緱氏縣是劉氏聚居地,也是周大夫劉子的封邑,縣中有延壽城仙人祠,王莽時期叫做中亭。11、卷縣、原武縣,王莽時期叫做原桓。13、鞏縣是東周居住的地方。14、谷成縣,《禹貢》中所說的瀍水、瀘水從亭北流出,向東南流入洛水。15、故市縣、密縣都是原來的諸侯國,縣中有大騩(音guī,歸)山,潠(音xùn ,迅)水從這裏發源,向南到臨穎流入穎水。17、新城縣,爲漢惠帝四年設置,縣中的蠻中就是以前的戎蠻子國。18、開封縣,逢池在其東北,有人說是宋國的逢澤。19、成皋縣就是以前的虎牢關,又叫做制。20、苑陵縣,王莽時期叫做左亭。21、梁縣,縣中有憚狐聚,秦軍滅西周後把它的君主遷徙到這裏,陽人聚則是秦滅東周後把它的君主遷徙的地方。22、新鄭縣就是《詩經》中所說的鄭國,這是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建立的國家,後來被韓國滅掉,韓國從平陽遷徙到這裏定都。

東郡秦朝時期設置,王莽時期叫做治亭,隸屬於兗州刺史監察。戶數401297個,人口1659028人。下設二十二縣:1、濮陽縣,衛成公從楚丘遷到這裏。是以前的帝丘,顓頊時期成爲廢墟,王莽時期叫做治亭。2、觀縣,王莽時期叫做觀治。3、聊城縣、頓丘縣,王莽時期叫做順丘。5、發乾縣,王莽時期叫做戢循。6、範縣,王莽時期叫做建睦。7、茬平縣,王莽時期叫做功崇。8、東武陽縣中有漯水,大禹在治理時,引導其向東北到千乘流入大海,經過三郡,流程一千零二十里,王莽時期叫做武昌。9、博平縣,王莽時期叫做加睦。10、黎縣,王莽時期叫做黎治。11、清縣,王莽時期叫做清治。12、東阿縣由都尉直接治理。13、離狐縣,王莽時期叫做瑞狐。14、臨邑縣中有濟廟,王莽時期叫做谷城亭。15、利苗縣、須昌縣是以前的須句國,是太昊的後代,那裏的人都姓風。17、壽良縣,蚩尤祠在其西北的濟水上,縣中有朐城。18、樂昌縣,陽平縣,白馬縣,南燕縣,南燕國,那裏的人都姓姞,是黃帝的後代。22、廩丘縣。

陳留郡漢武帝元狩元年設置,隸屬於兗州刺史監察。戶數296284個,人1509050人。下設十七縣:1、陳留縣,魯渠水首先從狼湯渠接受水源,向東到陽夏,流入渦渠。2、小黃縣,成安縣,寧陵縣,王莽時期叫做康善。5、雍丘縣是以前的杞國,周武王把它封給大禹的後代東樓公。杞國先是在春秋時遷到魯國東北,到二十一代簡公時被楚國滅掉。6、酸棗縣、東昏縣,王莽時期叫做東明。8、襄邑縣設有服官,王莽時期叫做襄平。9、外黃縣由都尉直接治理。10、封丘縣,濮渠水首先從濟水接受水源,向東北到都關,進入羊裏水,經過三郡,流程六百三十里。11、長羅縣是原來的諸侯國,王莽時期叫做惠澤。12、尉氏縣、鄢縣,王莽時期叫做順通。14、長垣縣,王莽時期叫做長固。15、平丘縣、濟陽縣,王莽時期叫做濟前。17、浚儀縣是以前的大梁,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到這裏。縣中的睢水首先從狼湯水接受水源,向東到取慮流入泗水,經過四郡,流程一千三百六十里。

潁川郡秦朝時期設置,漢高祖五年改爲韓國,第二年恢復,王莽時期叫做左隊。陽翟縣設有工官,隸屬於豫州刺史監察。戶數432491個,人口22190973人。下設二十縣:1、陽翟縣,是夏禹時期的諸侯國。周朝後期,韓景侯從新鄭遷都到這裏。戶數41650個,人口109000人,王莽時期叫做穎川。2、昆陽縣,穎陽縣,定陵縣,縣中有東不羹城,王莽時期叫做定城。5、長社縣,新汲縣,襄城縣,縣中有西不羹城,王莽時期叫做相城。8、郾(音yǎn,掩)縣、郟縣、舞陽縣、穎陰縣、畝高縣,都是漢武帝時期設置,用來奉祭太室山,也就是中嶽。縣中有太室、少室山廟。古代文字記載認爲崇高就是外方山。13、許縣是以前的諸侯國,姓姜,是四嶽的後代,也是周太叔的封邑,二十四代時被楚軍滅掉。14、鄢陵縣,有49101戶,261418人,王莽時期叫做左亭。15、臨穎縣,王莽時期叫做監穎。16、父城縣和縣中的應鄉都是以前的諸侯國,周武王的弟弟被分封在這裏。17、成安縣是原來的諸侯國。18、周承休縣是原來的諸侯國,漢元帝時期設置,元始二年改名叫做鄭公,王莽時期叫做嘉美。19、陽城縣,洧水從陽城山流出,向東南到長平流入潁水,經過三郡,流程五百里。陽乾山是潁水的發源地,向東到下蔡流入淮水,經過三郡,流程一千五百里,是荊州的灌渠,縣中設有鐵官。20、綸氏縣。

汝南郡:漢高祖時期設置,王莽時期叫做汝汾。後分出作爲賞都尉,隸屬於豫州刺史監察。戶數461587個,人口2596148人。下設三十七縣:1、平輿縣、陽安縣、陽城縣是原來的諸侯國,王莽時期叫做新安。4、匯強縣、富波縣、汝陽縣、鮦陽縣、吳房縣、安成縣是原來的侯國,王莽時期叫做至成。10、南頓縣是以前的頓子國,都是姬姓。11、朗陵縣、細陽縣,王莽時期叫做樂慶。13、宜春縣是原來的諸侯國,王莽時期叫做宣孱。14、汝陰縣是以前的胡國,由都尉直接治理,王莽時期叫做汝墳。15、新蔡縣,蔡平侯從蔡地遷徙到這裏,以後二世遷徙到下蔡,王莽時期叫做新遷。16、新息縣,王莽時期叫做新德。17、濯陽縣、期思縣、慎陽縣、慎縣,王莽時期叫做慎治。21、召陵且、弋陽縣是原來的諸侯國。23、西平縣中設有鐵官,王莽時期叫做新亭。24、上蔡縣是以前的蔡國,周武王的弟弟叔度被分封在這裏。叔度被流放後,周成王封叔度的兒子胡到這裏,十八世後遷徙到新蔡。25、浸縣,王莽時期叫做閏治。26、西華縣,王莽時期叫做華望。27、長平縣,王莽時期叫做長正。28、宜祿縣,王莽時期叫做賞都亭。29、項縣是原來的諸侯國。30、新郪縣,王莽時期叫做新延。31、歸德縣是原來的諸侯國,漢宣帝時期設置,王莽時期叫做歸惠。32、新陽縣,王莽時期叫做新明。33、安昌縣是原來的諸侯國,王莽時期叫做始成。34、安陽縣是原來的諸侯國,王莽時期叫做均夏。35、博陽縣是原來的諸侯國,王莽時期叫做樂家。36、成陽縣是原來的諸侯國,王莽時期叫做新利。37、定陵縣,汝水從高陵山發源,向東南到新蔡後流入淮水,經過四郡,流程一千三百四十里。



黃其軍

      作於2021年7月25日(古歷辛丑年六月十六)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

志•地理志上(四)

志•地理志上(三)

志•地理志上(二)

志•地理志上(一)

志•五行志下下(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