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知紅樓|| 襲人判詞

寶玉看了,又見後面畫着一簇鮮花,一牀破席,也有幾句言詞,寫道是: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襲人伺候賈母的時候名字是珍珠,深得賈母的歡心。賈母把寶玉當成心頭肉,恐怕寶玉的那些丫環照顧不好,就把自己最喜歡的襲人給了寶玉,賈母覺得她“心地純良、克盡職任”。賈寶玉知道她姓花,就根據陸游詩句中“花氣襲人知驟暖”句,給她重新起了一個名字,叫襲人。這個名字後來被賈政知道了,很是生氣。賈政不用想,就知道這名字是寶玉起的,因爲賈寶玉就喜歡讀這些“濃詞豔賦”,而不喜歡讀“四書五經”。把寶玉呵斥了一頓。

很多讀紅樓夢的人都不喜歡襲人,覺得她巴結討好王夫人,一心想成爲寶玉的妾,把她看成一個很有心機的人。我覺得這都有失偏頗。我倒覺得襲人和晴雯一樣,都是一個真性情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立身行事的人。

襲人和晴雯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一個溫柔和順,心地純良;一個本性剛烈,風流靈巧。這都是“癡”,只是類型不同。襲人之癡,《紅樓夢》中是這樣描述 的:

“這襲人亦有些癡處:伏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如今服侍寶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只因寶玉性情乖僻,每每規諫寶玉,心中着實憂鬱”。

襲人一直在盡着自己的“本分”,她認爲既然賈母讓自己照顧寶玉,那自己就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在寶玉身上,一切都要爲寶玉着想。在襲人的“價值觀念”中,照顧好寶玉的生活起居,讓寶玉成爲當時社會中的“標準男人”是她的職責,所以她才“規諫”寶玉。

襲人的判詞很簡單,只有四句,前面兩句說性格爲人,後面兩句說結局。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溫柔和順,是襲人的性格;似桂如蘭,是襲人的爲人,如桂花蘭花一樣高潔,如果沒有桂花蘭花那樣的高潔,如何能“襲人”呢?一個“枉”字一個“空”字,是在感嘆,感嘆這溫柔和順、這似桂如蘭都白白地用在了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身上,一片癡情付之流水,終究水逝人空。

“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這兩句暗示襲人的結局。高鶚續寫的一百二十回本里,襲人的結局和這兩句不完全符合。按照這兩句的字面意思推測,應該是襲人離開了賈寶玉,這才符合“公子無緣”的話,如果是像高鶚續寫的那樣,是在寶玉離家之後,被王夫人寶釵等勸走的,那就不能說是“公子無緣”了。至於襲人離開寶玉的具體原因不得而知,很可能是由於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爲之。

優伶有福,優伶是指蔣玉涵,有福是說蔣玉涵娶了襲人。這一點高鶚是大概寫對了。

以襲人的性格,她是不可能和寶玉共“生死”的,只有像晴雯那樣的人,纔可以和賈寶玉“共生死”。像襲人這樣的人,做一件事情時,考慮的因素很多。就像高鶚寫襲人最後在嫁給蔣玉涵的時候,也是暗含着一個“自殺”的心的,但因考慮到寶釵王夫人,所以在賈府是沒有自殺,想等到自家再行動;可等到了自己家裏,又怕影響了哥哥一家人,又想等到了蔣玉涵家再自殺;最後到了蔣玉涵家,看到人家一派真誠,覺得自己如果自殺了,又對不起人家。如此一來,天下竟沒有她可以自殺的地方了。

你能說襲人的“自殺”是做作是虛假嗎?我覺得不能。只有性格剛烈如烈火的晴雯纔會一氣之下,什麼都不顧,在死之前與寶玉互換了貼身穿的小襖,還把自己蓄的三寸長的塗了紅豆蔻的指甲剪下給寶玉作紀念。

以襲人的“溫柔和順”,如果可以一直在賈寶玉身邊,那好肯定會全身心的都在寶玉身上;而如果因爲形勢所迫,不得不離開,那她也會去過自己的生活。這纔是“溫柔和順”,如果不這樣,就不是花襲人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