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論語》有感「九」

原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註釋:

其:他的,這裏指兒子。
行:指行爲舉止等。

譯文:

孔子說:“他父親活着時,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去世後,要觀察他的行爲。如果多年不改變他父親的行爲原則,就可稱作孝子了。”

孝,就是父母活着的時候盡心盡力地去贍養他們,他們去世之後要繼承他們的遺志,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事業。

我們經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

爲什麼?

因爲,我們從小便接受父母的影響,學習他們的正當志向和言行舉止,在他們的薰陶下樹立自己遠大的志向。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

由此可見,我們看一個人是否孝順,就看這個人的行爲是否是他父母希望,就能看出來了。

如今,我們有一個詞叫“愚孝”。

就是這個人的行爲,完全是他父母所希望的,但他的行爲卻是錯誤的。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因爲有些父母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子女照做,就成了愚孝。

因此,我們既要孝順,又必須避免愚孝。

怎麼做?

雖然原生家庭的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但我們還是要明辨是非,做一個孝順但不愚孝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