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資格會計實務9——存貨(三)

月底,或者年底,我們就該盤點一下我們手上的貨物和資產,看看有沒有短缺,也看看他們價值有沒有下跌。如果價值已經下跌了,雖然我們還沒有賣出去,我們也要按我們如果眼下賣出去,東西的價值和我們記錄的存貨成本相比較,看看自己的存貨有沒有跌價。

我們按上一節所說的記錄存貨成本的方法,就是按存貨的歷史成本進行記錄。而考慮月底或者年底出報表時,賣了存貨能得多少錢,就是前頭我們所說的,可變現淨值。

一個企業,買存貨回來必然是爲了賣出掙錢的。當賣出價低於存貨成本,就必然存在跌價。那麼我們要看存貨有沒有跌價,第一步是知道存貨目前在賬上的成本。第二步則是要知道現在這個存貨我最多能得多少錢,即求出可變現淨值。第三步是比較可變現淨值和目前賬面成本哪一個高。如果可變現淨值高,則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果是賬面成本高,就要按賬面成本-可變現淨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讓賬面的存貨淨值按可變現淨值反映在報表上。

書上說,如果存貨有一部分是有合同的,就按合同約定價格計算可變現淨值,沒合同的部分就按市場價格計算。

比如,我12月31日賬上有10臺手機,成本每臺4299元。其實有4臺手機已經按照4399賣出去了,只是還沒發貨。但是這款手機其實價格已經下降到3999元。而且每臺手機出售時會產生20元的運費。那麼要計提多少折舊?

(1)4臺有銷售合同的手機的可變現淨值

=4399-20=4379(元/臺)

>4299(元/臺)

所以有合同的4臺手機不需要計提跌價

(2)6臺沒銷售合同的手機的可變現淨值

=3999-20

=3979(元/臺)

<4299(元/臺)

所以剩下的6臺手機每臺需要計提跌價

=4299-3979

=320(元/臺)

即10臺手機總共需要計提跌價

0*4+320*6=1920(元)

這個是一個最簡單的模型。如果原材料需要經過生產再出售,能得到比直接賣原材料更多的錢。那可變現淨值則還要通過計算生產後變成產品後,再出售所得到的錢,就是原材料的可變現淨值。

總而言之,可變現淨值就是這個貨物,我用盡各種搞錢方案後,選擇到的能賺到最多錢的方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