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奧納多·達·芬奇傳》——跟着天才學習提升自己的Tips!

除了藝術,達·芬奇還是一位通才,在科學、數學、物理、光學、解剖學等多個學科都有足以改變世界的發現。

達·芬奇爲世人留下《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絕世佳作已足以證明他的天賦,大多數人對他的瞭解止步於此。

達·芬奇那份我們永遠無法擁有與之比肩的才華,能借《達·芬奇傳》讓我們離這位天才更近一點。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閱遍達·芬奇的7200頁筆記,向我們解讀達·芬奇精彩的一生:他的鉅作如何產生,他如何自學成才,他如何成就自己,他如何保持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他的人生,仍能爲五百多年後的我們提供寶貴的經驗。

而達·芬奇的天才之處正是基於那些我們也可以通過自我訓練提升的能力:好奇心、觀察力、保持思考。

天才的共同之處:保持好奇心

愛因斯坦在給朋友的信中曾說:“我只是有熱切的好奇心”。

達·芬奇同樣擁有這熱切的好奇心:人爲什麼會打哈欠、眼睛如何處理光線、天空爲什麼是藍色的、啄木鳥的舌頭是什麼樣的、主動脈瓣關閉的原因、畫圓爲方的方法、研究如何讓河流改道……

他是一位天才,更是一位跨界奇才。

他受他的好奇心驅使,故而探索更多的領域,有了更多的發現:他比牛頓早兩百年提出重力的概念,他比解剖學家早四百五十年發現了主動脈瓣的工作方式,他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位使用加減乘除的人……

他的成就源於他的好奇心,源於他的求知慾。

五百多年前,知識匱乏,交流不便,教育更不普及,但未受過正統教育的達·芬奇還是用實踐滿足求知慾的方式達到令人望塵莫及的高峯。

我們正處於一個二手知識隨處可及的時代,隨着互聯網的普及,我們滿足好奇心的方式變成了“百度搜索”、變成了“被推送”;

我們也能解決問題,但不得不承認,相比之下,達·芬奇用自己的觀察和實踐獲得一手經驗的方式要有趣且收穫大得多。

我們對待身邊的事物,對我們觸手可及的知識,也應該保持好奇心,保持求知的慾望,就像達·芬奇所做的那樣。並非所有的知識都需要有用,因爲獲得知識本身和過程同樣是幸福和值得的。

敏銳觀察,並保持思考

敏銳觀察並保持思考是達·芬奇最偉大的技能,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愛思考習慣,解鎖多個當時尚未有人開啓的領域,而且保持正確。

達·芬奇繪製並描述了人體所有的骨骼、肌肉羣和重要臟器;發現光線與陰影的關係,並運用在畫作上,令畫作柔美靈動;觀察記錄蜻蜓的翅膀如何運動;觀察鳥類擡起翅膀與落下翅膀的速度對比;觀察不同情緒下面部肌肉的狀態;利用不同角度物體落在視網膜上的差異作畫等等。

他曾在他的筆記中寫道:“如果你想深諳物體的形態,先從它的細節開始,等一個細節完全印在你的腦海中,再轉向下一個細節。”他正是在追求一個又一個細節上完成偉大的成就。

許知遠曾評價我們的時代是一個沒有質感的時代,它是光滑的,看似立場鮮明的表達着喜歡,背後卻是空洞無物。

便利時代的背後便是被我們捨棄思考的真相,社交媒體會有每日熱點推送,會有熱點解讀,且我們早就適應了這個時代。

所以我們更應該向達·芬奇學習,試着去觀察雨滴在雨傘上如何打滾,試着觀察早晨陽光透過公交車窗的樣子,試着去思考去探索自己未知的知識。去感受用觀察和思考收穫的自然規律背後之美、真理之美。

孤獨天才的故事並不陌生,許多傳說偏向表達天才都是獨來獨往的。

真相是達·芬奇平易近人,善於合作。他最有趣的作品便是與人合作完成戲劇演出和晚間娛樂活動;他最出色的解剖學研究,是與馬爾坎尼奧·德拉·託雷彼此合作;他的很多畫作是與自己的工作室人員協作完成的……

他也是一位凡人,但他一生抱着熱切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保持思考的好習慣以及他異想天開的想象力成爲了天才。

與天才對話,便是爲了今天的自己,比昨天進步一點。

禾玥讀書第6期預告:《文化苦旅》——餘秋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