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產品必由之路(二)- 助貸業務概覽

現在支付行業隨着監管嚴化,以及銀行業對套現的打壓,盈利環境可能日益惡化。在當前收單業務分潤不合理的情況下,亟需尋找其他利潤來源。運營支付業務不可避免會積累一定的流量,商戶、消費者、套現個人等等,利用這些流量變現,是創收的一個重要方法。而支付機構因支付業務本身的特別性質,加上資質、牌照等形成的政治、口碑壁壘,在推廣金融業務存在一定的天然優勢,因此大型支付機構通常試圖在消費金融上插一腳。

然而消費金融牌照的門檻和支付一樣高,衆多支付機構在沒有消金牌照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監管形勢,一般都從事“助貸”業務。助貸顧名思義就是幫助放貸,助貸機構作爲資金方和借款人(自身流量)的中間方,撮合貸款關係的建立,自身並不直接參與到資金流當中。

助貸業務主要利益方

上面簡單說了什麼是助貸,簡單來說就是合作金融機構,將貸款發放至助貸機構自身客戶的業務。

然而看似簡單的模式,要盈利並不簡單。

僅貸款業務而言,利潤 = 利息 - 壞賬損失 - 運營成本 - 資金成本。假設助貸機構想做年利率18%的客羣,目標利潤率3%,那麼剩餘的15%成本則在壞賬、運營和資金成本這3塊大頭中分攤,平均每一塊5% --- 這需要每個領域都要有極強的能力才能實現。事實上,普通助貸機構根本沒有能力去做18%的客羣,就是因爲無法實現上述成本控制,同時面對微粒貸、借唄等產品也毫無吸引力可言。接下來一一分析下。

資金成本

要聊金融的損益,大家需要對利率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90%的金融從業者對利率的認識都是很膚淺的,更不用說普通大衆。知道6%,18%,36%的利率意味着什麼,掌握貨幣的時間價值等關鍵概念,才能說初步入門利率這個學問。具體可以見我寫的一篇利率科普文

現在開始,我將假設大家都已經掌握了利率。那麼一個助貸機構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能否拿到低利率的資金。怎樣算低?接近於無風險利率,這相當於銀行願意白送錢。那麼銀行願意白送錢給怎樣的客戶呢?

第一種就是大客戶,比如借唄這種體量極大的客戶。第二種就是嫡系,比如銀行自己控股的消金公司。所以,助貸機構基本不可能獲得便宜的資金。

總的來說,大型消金機構的資金成本在5%-6%,助貸機構資金成本在8%-10%。如果助貸機構資金成本,能夠低於8%,那就是實力很強了。

上面討論的是狹義的資金成本,從廣義的角度探討,資金的實際成本還包括機會成本,這取決於助貸機構運營資金的能力以及資金通道能否給予優惠的成本計算方式(信託過手攤還等),這個就不展開細說了。

風控能力

風控能力是貸款業務的根基,如果放出去的錢收不回來,一切都白搭。風控的關鍵在於對客羣的深入理解,這個理解可以是基於風控人員的理解,也可以是基於模型的理解。原則上說,在業餘運營初期,需要採取較爲保守的策略積累風控數據,後續形成深入理解後,才加大放款規模。

風控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兩點,人員+數據。人員的能力在於兩塊:第一是業務初期知道業內的基本風控策略和參數,避免放款初期的盲目;第二是思維開闊,隨着業務發展懂得不斷調整、優化策略,並開始建立精準的風控決策模型。

文章一開頭就通過公式說明了,貸款業務要盈利並非易事,因此精準的風控就很重要,這決定了能否根據不同的客羣進行不同的定價,並將壞賬控制在應有的範圍。而能否做到這一點,關鍵就在於數據是否足夠支撐模型建立,而數據的來源就是助貸機構自己的生態。助貸機構的本身業務場景是否豐富,是否契合於金融,是非常重要的。

這裏說到數據,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這裏可以涉及近年監管形式的變化,比如對爬蟲公司的清理,以及公司內部的數據治理情況,這決定了各業務部門數據的髒亂程度,能否打通,可用性如何。

總的來說,在擁有優秀員工的基礎上,風控能力的形成更多的受制於客觀因素。

產品

在資金和風控的基礎上,後面就是產品運營工作了,即把錢放出去。

貸款的產品工作總的來說比較簡單,主要是錢作爲一個商品,屬性比較特殊。他和買大米不一樣,根據產地、品種的不同,價格不一樣;同時,普通人也沒法知道,某一個米的定價是否合理,只能通過對比找個感覺;而且,不同的米口味不一樣,我們可能喜歡喫各種各樣的大米,只要好喫。

貸款不一樣,只要在中國內,貸款機構的資金成本不會差很遠;普通人可以知道,利率的定製是否合理(雖然大部分人不知道,但可以花十分鐘讀這篇文章就知道了);所有的貸款產品都可以用利率、金額、期數三個要素進行客觀對比。

因此,從助貸機構的角度而言,產品要素是非常簡單的:就看給客戶的額度夠不夠大,利率夠不夠低,期數夠不夠長。從借款人的角度而言,需求是非常明確單一的:在產品給的額度滿足自己借款要求的情況下,看哪家利率低,分期靈活。

這樣我們可以看出,產品是否有競爭力,其實取決於資金和風控能力。

運營

在這樣一個標準化產品面前,運營就變得更加重要 - 怎麼去觸達各種目標客羣,如何獲得客戶的信任。除了互聯網的各種運營方式外,我想特別說明一下基於金融要素的運營方式。

上面說了,金融的產品要素主要是額度、期數、利率,要想根本地吸引用戶,重點還是從這3個角度着手策劃活動,而這個活動能做到什麼程度,也常取決於風控、技術能力。

比如對於某一類優質客戶,如果借款12期以上,前三期利率打8折,使得利率水平低於競品。從運營角度來說這樣一個想法是很簡單的,但從後臺實現而言要考慮很多方面:

  • 是否有能力細分客羣,從而能劃定哪部分客戶才能享有這個優惠

  • 是否會吸引更多資金緊張客戶,導致壞賬增加

  • 技術能否實現整個借款週期內,利率不同

  • 資金方能否支持整個借款週期內,利率不同

以上,1,3,4是比較困難的部分。

貸款的運營最重要的是觸達,因爲在金融要素確定的情況下,各產品之間區別是很小的。而客戶的需求也是很明確的-每個人能借到多少錢,利率多少,市場能得出比較公允的結論。因此,關鍵是能找到和自己產品的金融要素能匹配的客戶。

小結

互聯網金融最重要的是金融,而不是互聯網。因此,助貸業務雖然採用互聯網的方式在運營,由細分行業的頭部公司利用自己的流量在從事這個業務,但業務成功的關鍵,還是取決於金融能力,尤其是風控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