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遊西湖之嶽王廟導遊詞

深度遊西湖之嶽王廟導遊詞打樣稿

@鐵山青士(笑獨行)[編述]



2020年12月,有一位遊客網友在百家號上發帖說:“去了西湖嶽王廟,我終於明白了兩件事,一件是‘莫須有’到底是什麼意思,另一件則是岳廟爲什麼會被稱爲嶽王廟。”了了我看到了感覺很好笑:一方面是覺得這岳廟真是了不起,居然能讓這位遊客網友“明白”這麼重要的“兩件事”;另一方面是很納悶,這“兩件事”固然重要,可是爲什麼一定要進了岳廟才能“明白”呢?西湖的朋友,歡迎你來看望民族英雄岳飛!這裏是岳廟,在西湖的西北角,背靠棲霞嶺,面對麴院風荷。

說是岳廟,其實這裏的真正“主角”是岳飛墓,嶽王廟只是附屬建築。嶽王廟的前身是“褒忠衍福寺”,建造於南宋嘉定前期,是在原來的智果觀音院基礎上改建的。當時距離岳飛被權奸秦檜等害死已經八十年了。話說岳飛被殺害在小車橋畔的大理寺風波亭後,還是一個名叫隗順的獄卒冒着生命危險,背出他的遺體,偷偷埋在了錢塘門外的九曲叢祠。這小車橋的位置在現在的慶春路西段,而九曲叢祠則在原來的衆安橋小學位置上。隗順的“隗”就是左邊耳刀右邊鬼,讀音跟偉大的“偉”相同。

岳飛被害後二十一年,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爲岳飛平反昭雪,把岳飛的遺骸遷葬到了棲霞嶺南麓;隨後,宋孝宗又在武昌爲岳飛建造了一座“忠烈廟”。元代初期,杭州地方官李全在重建岳廟時,在坐北朝南的正殿之外增建了東西配殿,用來供奉和祭祀岳飛的部將張憲和牛皋,張憲同時是岳飛的女婿,與岳飛同時被害,牛皋是岳飛被害五年後去世的。岳廟在明代初期也重建過,明代中期修復時改名爲“忠烈廟”;清代曾經五次修復岳廟,其中,嘉慶前期浙江巡撫阮元修復岳廟後,改門樓匾額爲“嶽王廟”。

阮元的依據是,宋寧宗在建造岳廟前十年曾經追封岳飛爲鄂王。爲什麼是“鄂王”呢?因爲岳飛四次北伐中有兩次是從鄂州(也就是武昌)出發的。現在的嶽王廟基本上就是阮元修復後的格局,大致由忠烈祠、啓忠祠和墓園三個區域組成。其中,忠烈祠區域由忠烈祠正殿和東西配殿以及門樓等組成。門樓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建築,正對嶽湖,坐落在十層臺階的臺基上,面闊五間,前後出廊,外檐懸掛黑底鎏金的“嶽王廟”豎匾,兩側帶撇山影壁牆(也就是八字影壁牆),巍峨莊嚴,門樓與忠烈祠正殿之間有一條23米長的青石板甬道。

院內西南角有一座倚牆而建、六柱五面的單檐攢尖頂半亭(也就是少了兩柱三面的八面亭),叫精忠柏亭,據說是在暗示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亭內陳設着八段柏樹化石,傳說那是風波亭畔一棵大柏樹的精魂,那棵大柏樹在岳飛被害後突然枯萎,隨後僵而不倒長達六七百年,直到清代嘉慶年間才毀於兵火,因此,後人稱它爲“精忠柏”。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實際上跟“精忠柏”毫無關係,只是晚清的官員和學者用來寄託念想的柏樹化石。

忠烈祠正殿也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建築,坐落五層臺階的臺基上,而臺基又構築在八層臺階的高臺上,面闊五間,進深五間,飛檐翹角,宏偉莊重。外檐懸掛的“心昭天日”橫匾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殿內正中是1979年重塑的岳飛戎裝坐像,坐像高4.75米,雄姿英發,正氣凜然,坐像上方懸掛着集岳飛手跡的“還我河山”橫匾,東西兩壁上攝人心魄的“盡忠”和“報國”四個大字是明代嘉靖早期莆田書法家洪珠的手筆。不是“精忠報國”嗎?怎麼寫成“盡忠報國”了?根據《宋史》記載,岳飛投軍時,岳母在岳飛背上刺的字就是“盡忠報國”,這四個字是到了清代章回小說《說岳全傳》裏才變成“精忠報國”的。殿後內壁上有1981年創作的九幅大型彩色壁畫,記錄了岳飛氣壯山河的一生,其中包括岳家軍在第四次北伐中取得“郾城大捷”,乘勝進軍只離北宋汴京(也就是開封)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創造了我們熟知的成語“直搗黃龍”。你知道“黃龍”二字的意思吧,它指的是金朝腹地黃龍府,位置在現在的長春附近。

忠烈祠的西側過去是啓忠祠,正殿供奉岳飛父母像,東配殿祭祀岳飛的五個兒子,其中長子岳雲是岳飛的養子,也是與岳飛同時被害的,西配殿祭祀五個兒媳和一個女兒,現在那裏是岳飛紀念館,紀念館裏本來有一尊銅鑄的岳飛立像,後來改立在嶽王廟門樓與碧血丹心牌坊之間了,你在沒進嶽王廟之前應該已經注意到了吧。紀念館前的半月形水池是仿照孔廟特有的“泮池”形制建造的(“泮”字就是左邊三點水右邊一個“半”字,跟叛徒的“判”一個讀音)。所謂“泮池”,就是“泮宮”(也就是官府學宮)的水池,過去通常栽種水芹,因爲學子有采摘水芹插在帽子上象徵長於文才的儀式,所以學子又被稱爲“採芹人”。

墓園坐西朝東,東頭是“盡忠報國”隨牆影壁,西頭是岳飛墓,岳飛墓的左手邊是岳雲墓,都是1979年仿照南宋風格恢復重建的,墓前甬道兩邊的石虎、石羊是南宋遺存,石馬和石翁仲是明代遺存,墓闕下有四尊反捆雙手、向墓跪立的鐵鑄人像,那就是害死岳飛的四個“壞蛋”,正面從右到左依次是秦檜夫婦和張俊、万俟卨。這最後一個“壞蛋”是複姓万俟(莫其),單名一個卨(蟹)字,這個卨(蟹)字有點難寫,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墓前甬道的南北兩側走廊裏一共陳列了一百二三十塊詩文碑刻。

其中,最出名的是相傳爲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明代中期詩人趙寬手書的岳飛《滿江紅》詞,還有明代中期大書畫家文徵明的《滿江紅》詞。“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的《滿江紅》詞千古傳誦,不說了,文徵明的這首《滿江紅》詞也非常值得品味,上闕中有兩句是“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這是感慨岳飛被害;下闕中有兩句是“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這是說岳飛被害的根源是宋高宗害怕被金兵俘虜的宋徽宗、宋欽宗回來,然後他自己就沒地方安置了。

你會覺得嶽王廟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中有點“違和”嗎?相信你不會。因爲清代大才子袁枚早就說了:“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幸虧有岳飛和于謙這兩位保家衛國的“太子少保”,天下人才懂得敬重西湖了。于謙你也知道吧,他是明代中期一位號稱“救時宰相”的兵部尚書,曾經在皇帝明英宗“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被俘虜後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率領北京軍民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于謙是正宗的杭州人,他跟岳飛一文一武,共同守護着美麗的西湖。于謙祠和于謙墓就在楊公堤西側的三臺山東麓,距離花港觀魚不遠,方便時你也不妨去看望一下他。好了,嶽王廟我就介紹這些吧。



(2021年4月26日)

附註:該導遊詞係爲杭州雜貨電了了導遊編纂之《西湖核心景點導遊詞》第11篇。正文計2495字,大約是十二分半鐘的文字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