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銅山三蘇、尋名郪江

圖片來自一位朋友的朋友圈分享。朋友的老家在距離縣城有一個多小時的偏遠小鎮,沿途風景是真美呀,但美的讓我有些遺憾:它太偏遠了。

小鎮名曰“廣福”,古稱“銅山”,我和先生曾去過一次。廣福是古銅山三蘇的故里,相對眉山三蘇,它真的毫無名氣,只因爲生活在這座城市便對它有些認知。

我們是在2018年端午節看過眉山三蘇後,一直對銅山三蘇心生嚮往。但人跡罕至,文化沒落,是真的。

途中問路,遇一位住在銅山大觀音旁、穿着花衣裳的老奶奶,她揮着衣袖,指點“江山”,爲我們描繪着即將開工的銅山文化遺址。臨走時,她還特熱情地喊到:“二天來耍啊,我們屋離大觀音像近得很”。

但那不是我們要找的古銅山文化。

古銅山三蘇的蘇公筆,傳說立在郪江邊,當地小有名氣,但僅限於文人之間。

因出發前,我有詢問一位前輩“銅山三蘇”具體方位。前輩告訴我:“蘇舜欽是一代名臣,敢於連續4次給皇帝上書,內容都是直指時政之弊的,也是皇帝不願聽但對國家對老百姓又很有利的”,蘇公筆便是後人爲紀念他敢於秉筆直書而立。

小雨淅淅,沿着公路,有條河蜿蜒向西,兩岸叢林茂密,當地很多人都說這條河沒名字,或稱它“大觀音像河前面的那條河”。一個掃街的大爺,第一次遇到時,他說那是“玉江河”,第二次遇到時還熱切地問我有沒有其他答案。

返途中,老師發來信息關心我是否有去及收穫。他後來告訴我,掃地大爺口中的玉江河的確是“玉江”,被地圖標註爲郪江。

廣福小鎮矗立在山邊,背靠着山,面俯瞰着江,江邊有茂林,路途不平坦,從江上到街上,要爬很陡峭的樓梯。

站在街道上,望向江中,望向對岸被茂林遮擋的蘇公筆,彷彿置身江南煙雨。據說沿岸有唐宋明清四代的石刻,可惜我們只找到爲江中直立的“蘇公筆”,古樹蔭佑的王氏(明代當地進士王唯賢)陵碑,看不清字跡的銅山三蘇碑記,亞洲最大的坐式觀音,隱身山中無人問津的小廟……

廣福,如同它保存完好的古銅山建築風格一般,與臨近鎮宇截然不同,讓人流連忘返。

廣福,如小時候鄉里鄉親、你來我往的那種熟悉感,民風淳樸,油然而生。

廣福,原生態景色,山巒迭起,霧靄環繞,煙波江上,爲人驚歎。

然與之而來的,卻是鄉鎮沒落,交通不便,教育資源匱乏。同事告訴我,今年中考,他們鎮中學僅5個人考上高中,正當我疑惑之餘,他再一次肯定:“對,是平均每年都不會超過10個”,我瞬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是遺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