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知識的邊沿

1.關於我的讀書

       不惑之年才知道對自我的內視,各種的知識已經包圍在身邊,猶如碰觸了蜘蛛網小飛蟲,被蜘蛛一圈圈的纏繞,被吊在空中,雖然有緊張,但是卻發現不一樣角度的風景。人生也如是,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跳出自己,很多時候僅僅會關注着自己喜歡的,並沒有回頭看看來路,也沒有去篩選,僅僅是認真的做着自己認爲對的事情,猶如一隻負重強行的駱駝,卻不知道哪一根稻草是壓死自己的死神。

讀書是從小養成的一種習慣,沒有手機的童年是父親懷裏講不完的故事,星夜下的《三打白骨精》總是聽不到最後;在初中的娛樂方式來源是:看門老頭的租書遊戲,其他人5分錢一本/天,而我享受優待,只要晚上拿,早上送,不耽誤生意就好,於是少年的生活就是每天晚上和書度過,不過金庸老先生的居多,梁羽生、臥龍生、古龍,溫瑞安也有涉足,有時候拿着高中的語文課本看看得如癡如醉。

看書這個習慣讓我能夠認識外面的世界,可是如何看書卻沒有前輩給我指導,僅僅是喜歡着自己喜歡的內容,就好像鄰家大哥喜歡一個女孩子,直到女孩已經嫁人,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告訴她自己的內心。知識也如此,走過萬水千山,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風景下停留腳步,然後去精心的呵護屬於自己的風景。

書讀的多了,就想讓自己看的更像一個讀書人,看到喜歡的書就買下來,看到買過的書有系列的就買下來,哪怕是高價購入,也要保證書的系列完整。隨後,書買的多了,卻讀的少了。家裏的書櫃不停的淘汰版本不好的書,印刷不精美的書,可是書的總數量還是在增加,但知識,卻沒有因爲書的增多而曾加。


突然想起一句話: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是的,買書的人總是看起來很愛學習的樣子。而我僅僅是一個買書的人,很多書甚至買了就根本沒有打開外面的保護膜,就讓他們大大咧咧的擺在書架上。有時候雖然要改掉這個毛病,但看到有些網絡書評還會繼續買。只不過買書的眼光挑剔了,對出版社有要求,對作者有要求,對年代有要求,至於書的內容看的豐富度,深度,專業程度,反而越來越少。

和朋友們在一起,大家喜歡稱呼我“百度”,說明對我的知識面的認可,現在卻越來越不敢應下這個名稱,書讀的越多,反而越感覺自己的知識太淺薄,信息瞭解的越多就感覺自己越落後,而在讀書和網絡信息的背後,是一個人在月夜下的孤獨,不是曲高和寡,也不是無人可以對話,卻總感覺自己僅僅是一個買書而後搬運的人,而不是一個學習者。


2.讀無用的書不能創造價值

一日看網文,問曰讀書有四境,自己對照不僅汗顏,讀書多年,卻僅僅是在第一境,把這四境摘抄下來與諸君分享: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讀書,要靜心而讀,守住心靈深處的寧靜和純真,耐住寂寞,甘於孤獨,要潛心鑄劍,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心無旁鶩。柳宗元詩云:“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裏,小橋流水,白雲悠悠,在樹蔭下,就是一本書,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讀起來,你感到是那樣的清靜,那樣的優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闌人靜、萬籟俱寂,在書房裏,就是一本書,一個人,一盞孤燈,手不釋卷,你又覺得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愜意。這是一種“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讀書境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讀書不僅要坐下來,還要能讀進去。書間如夢,一尊還酹明月。書讀進去了,就會沉醉其中,廢寢忘食,樂而忘憂,真可謂時光現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閱遍人間春色,人與書就會融爲一體。這是一種“書人合一”的讀書境界。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書本中。書籍猶如巍峨的高山,綿延不盡,讀書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高屋建瓴,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會無限寬闊,顯示一種博大的胸懷和宏偉的氣魄。這是一種超越自我、超越現實、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讓我們的心靈在讀書中昇華自由之境。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人生有限,學海無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讀書到最後,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識的博大精深,要畢生踐履,求精圖新,倡導一種不斷攀登、永遠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終身學習,把讀書作爲人生的內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靈魂中去,成爲生命的一部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讀綿綿無絕期。這是一種“時人合一”的超越空間的至遠至臻境界。

書到用時方恨少,只因自我太弱小,看的書不是太少,而是很多書無用,看到文字不是太寡而是不均,總是流連在網絡玄幻小說,總算是把自己需要在工作中需要的書隔離在外,時間就這樣流走,書總是那麼安靜的陪伴着我,而沒有真正的走進自己的身體,直到有一天,發現有人說的讀書無用好像很有道理,認真想想其實書無罪,錯的是我,我沒有把書變成實際的知識,沒有能夠把自己的知識創造產出價值。

3.書中自有黃金屋

有一天,參加一次培訓,朋友推薦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知道做到》,書面上寫着如何將Konw-How轉化爲你想要的結果,書封上寫明確的寫着知道就一定要做到,做到就一定要有結果,這本書終結了我對知識的理解,也大刀闊斧的斬斷了我看書的壞習慣,讓深深的沒明白:多種愛好叫愛好,單種愛好可以和專業有轉變,只有專業才能創造價值。

《知道做到》這本書不足150頁,從開始就強調知識和轉化的關係,也在開篇引用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教學陶行知老人家的話: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從而也用各種環境推出一種觀點:一個人的行爲的改變總是從內心的想法轉變開始,然後才逐漸由內而外變化。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的知識和行動之間總是缺失一環,我們無論是從哪個信息的來源獲得的指示,僅僅是存在我們的記憶裏,並沒有將知識轉化爲行爲,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以致用”四字足以。

我們的世界不缺少知識,爲什麼很少有優秀的人,哪怕是市場上所謂的專家很多也是專心的包裝,多少電視購物上的仙風道骨和宅心仁厚都是來自於演員,多少個所謂的大家,其實都在沽名釣譽,真正做學問的人卻區域社會的底層,我們的袁隆平老爺爺走的時候爲什麼大家都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淚,那是因爲他老人家用學識創造了人類的溫飽。

這個時代不缺乏英雄,也不缺乏明星,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流量明星比比皆是。富二代也罷,官二代也罷,讓很多人都向往着能如此生活,可是我們的社會大多數人還是上有老小有小,早上擠地鐵,下午趕公交的活着,從80後,到Z世代人羣,在信息大爆炸世代,生活的卻更加惶恐,更加對未來不知道所措,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爲我們走在知識的邊沿,而沒有認真的去感受它,沒有真心的接納他,沒有真正的去和知識做朋友。把自己曾經的知識轉化成自我的價值。

身邊有一位朋友是:亞洲室內裝潢設計金獎得主。以前我們在一起開玩笑的時候經常會說起他小時候的趣事:赤日炎炎的夏天,他能在太陽下看一整天的螞蟻,甚至忘記了回家喫飯,而今因爲他的專注,他獲得了行業的獎項。身邊也有練習書法的朋友,每天無論多晚都會臨摹字帖,發到網上以達到大家監督的效果,可是他總是寫一些基礎的字,問他,答曰:簡單就是多,多其實就是簡單的積累,如果練習的複雜了,就忘了初心,萬丈高樓平地起要記得。


關於做學問,專注的故事,我們還可以聯想到“推敲”一詞的由來,但,我今天是想給大家聊聊知識創造價值的阻礙因素。從《知道做到》一書中,作者沒有任何多餘的雕琢,全力彌補知識到行動的確實,奮力銜接學以致用的脫環。強調重複的力量,拒絕信息超載,倡導應用少而精的哲學,拒絕消極過濾,倡導積極聆聽,使用綠燈思維,倡導積極跟進,強調積極的信念的重要性,從而改變我們博而不深,深而不動,動而無果的讀書過程,力求大家學以致用,知道做到。

在此,我申請呼籲愛讀書的夥伴:讓我們爲知識動起來,但不要僅僅走在知識的邊沿,真正的用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實現我們的深灰價值,用知識實現人生夢想,用生命去點燃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