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 錢學森 許國志 王壽雲

1、組織管理對社會建設的重要性

要完成新時期的總任務,在本世紀末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爲社會主義的強國,必須大大地提高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這是大家所認識了的。
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指出,我們現在不但科學技術水平低,而且組織管理水平也低,後者也影響前者。要解決組織管理水平低的問題,首先要認識這個問題,要認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只有充分認識我們的管理水平低、管理工作存在着混亂的情況,我們才能夠切實地總結經驗教訓,不但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且要學習和掌握合乎科學的先進的組織管理
方法。否則,我們就會繼續浪費時間、人力和資金,就不能完成我們在本世紀內要完成的宏偉任務。

 

有了認識只是第一步,還要做兩方面的工作:

  • 第一個方面是要改革目前我國上層建築中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部分,特別要打破小生產的經營思想,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改革組織管理。我國雖然早已是社會主義國家了,但意識落後於存在,小生產的經營思想還根深蒂固,我們不懂得用大生產的經濟規律去組織生產,這就妨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提高組織管理水平必須在上層建築進行必要的改革。
  • 第二個方面是要使用一套組織管理的科學方法。我國在科學的組織管理工作 中的先行者是華羅庚教授,他在 60 年代初期就對“統籌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在大慶油田、黑龍江省林業戰線、山西省大同市口泉車站。太原鐵路局、太鋼,以及一些省市公社和大隊的農業生產中,推廣應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讚許和鼓勵。我們在本文想就這第二個方面,講點意見,也就是從總結組織管理的經驗,講講建立起比較嚴密的組織管理科學技術體系,以及培養組織管理的科學人才,以此引起大家進一步的討論,從一個側面幫助管理水平的提高。

 

2、組織管理工作的歷史發展情況

0x1:先從工程技術方面說起

在歷史上,例如作爲個體勞動者的一個泥瓦匠,他要造房子,首先要弄到材料, 選定一個可行的方案,然後進行建設。他要建造一間什麼樣的房子,在他動手建造之前,房子的形象已經存在於他的頭腦之中。他按照一定的目的來協調他的活 動方式和方法,並且隨着不斷出現的新的情況來修改原來的計劃。在整個勞動過程中,他既構想這所房屋的“總體”結構,又從每一個局部來實現房屋的建造。他是管理者也是勞動者,兩者是合一的。

後來生產進一步發展了,在手工業工場裏,出現了以分工爲基礎的協作。馬克思說:“許多人在同一生產過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聯繫的生產過程中,有計劃地一起協同勞動,這種勞動形式叫做協作。”
又說:“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並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
這是說有了職能的分工,在一切規模較大的工程技術中,都有“總體”,都有“協調”問題,都需要有個指揮來從總體運動的觀點協調個人活動。

在手工業工場裏,這個指揮 就是“監工”。後來生產進一步發展,在產業革命後出現的大工業的生產中,這個指揮就是“總工程師”。
在製造一部複雜的機器設備時,如果它的一個一個局部構件彼此不協調,相互連不起來,那麼,即使這些構件的設計和製造從局部看是很先進的,但這部機器的總體性能還是不合格的。因此必須有個“總設計師”來“抓總”,協調設計工作。

從 20 世紀以來,現代科學技術活動的規模有了很大的擴展,工程技術裝置複雜程度不斷提高。

  • 40 年代,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參加者有 1.5 萬人;
  • 60 年代,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的參加者是 42 萬人

要指揮規模如此巨大的社會勞動,靠一個“總工程師”或“總設計師”是不可能的。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我國爲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展國防尖端技術,開展了大規模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同樣碰到了這個問題。總之,問題是怎樣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投資,最有效地利用科學技術最新成就,來完成一項大型的科研、建設任務。

問題來了就促使我們變革。

我們把極其複雜的研製對象稱爲“系統”,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這個“系統”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
例如,

  • 研製一種戰略核導彈,就是研製由彈體、彈頭、發動機、制導、遙測、外彈道測量和發射等分系統組成的一個複雜系統; 、
  • 它可能又是核動力潛艇、戰略轟炸機、戰略核導彈構成的戰略防禦武器系統的組成部分。
  • 導彈的每一個分系統在更細緻的基礎上劃分爲若干裝置,如彈頭分系統是由引信裝置、保險裝置和熱核裝置等組成的
  • 每一個裝置還可更細緻的分爲若干電子和機械構件。

在組織研製任務時,一直細分到由每一個技術人員承擔的具體工作爲止。 

導彈武器系統是現代最複雜的工程系統之一,要靠成千上萬人的大力協同工作才能研製成功。研製這樣一種複雜工程系統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是: 怎樣把比較籠統的初始研製要求逐步地變爲成千上萬個研製任務參加者的具體工 作,以及怎樣把這些工作最終綜合成一個技術上合理、經濟上合算、研製週期短、能協調運轉的實際系統,並使這個系統成爲它所從屬的更大系統的有效組成部分。  

這樣複雜的總體協調任務不可能靠一個人來完成,因爲他不可能精通整個系統所涉及的全部專業知識。他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數量驚人的技術協調工作。這就要求以一種組織、一個集體來代替先前的單個指揮者,對這種大規模社會勞動進行協調指揮。

在我國國防尖端技術科研部門建立的這種組織就是“總體設計部”(或“總體設計所”)。

總體設計部由熟悉系統各方面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組成,並由知識面比較寬廣的專家負責領導。總體設計部設計的是系統的“總體”,是系統的“總體方案”,是實現整個系統的“技術途徑”。總體設計部一般不承擔具體部件的設計,卻是整個系統研製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抓總單位。

  • 總體設計部把系統作爲它所從屬的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進行研製,對它的所有技術要求都首先從實現這個更大系統技術協調的觀點來考慮;
  • 總體設計部把系統作爲若干分系統有機結合成的整體來設計,對每個分系統的技術要求都首先從實現整個系統技術協調的觀點來考慮;
  • 總體設計部對研製過程中分系統與分系統之間的矛盾、分系統與系統之間的矛盾, 都首先從總體協調的需要來選擇解決方案,然後留給分系統研製單位或總體設計部自身去實施。

總體設計部的實踐,體現了一種科學方法,這種科學方法就是“系統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製造、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是一種對所有“系統”都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方法。我國國防尖端技術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方法的科學性。
正如列寧說:管理的藝術並不是人們生來就有,而是從經驗中得來的。系統工程來源於千百年來人們的生產實踐,是點點滴滴經驗的總結,是逐步形成的,在近年才上升爲比較完整的一門科學技術。

0x2:大企業的經營管理技術

這在國外也叫“經營科學”(management science),現在我們來講講這方面的發展情況。
我們說:系統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這些組成部分稱爲分系統。雖然有意識地把工廠企業稱作爲一個系統,現在還不普遍,但使用“系統”這個詞卻很經常。例如我們常說某廠的財會系統(管錢的)或某廠的動力系統(管能源的)。
就一個工廠而言,任何一個分系統,包括工廠本身這個整系統在內,都由下列六個要素組成。

  • “人”當然是第一要素
  • 物資(能源、原料、半成品、成品等)
  • 設備(土木建築、機電設備、工具儀表等)
  • 財(工資、流動資金等)
  • 任務指標(上級所下達的任務或與其他單位所訂的合約)
  • 信息(數據、圖紙、報表、規章、決策等等)

從歷史上一個個體勞動者泥瓦匠的工作開始,就包含這六個要素。

  • 那時人當然是有的,不過是個體
  • 磚瓦木料便是物資
  • 斧鋸瓦刀是設備
  • 錢當然是個因素
  • 任務指標是明確的
  • 至於信息可能全部都存放在泥瓦匠這個人的頭腦中

在現代的大工廠中,還是這六種要素,只不過規模空前地擴大。在工廠這個整系統中,各分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關係,就憑這六個要素的流通而得以體現。 

1940 年以後,由於工程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系統的一個重要屬性——信息反饋,逐漸加深了認識。其實信息反饋這一現象早在蒸汽機的調速器中就出現。當負荷增加(減少)時,車速就相應地減慢(增快),調速器便因離心力的作用而增大(減小)進汽閥門。負荷的變化這一信息便反饋到進汽應如何增減這一決策中來,並從而自動地作出正確的決策。
一個工廠由於鼓足幹勁,在某一時期 中提前完成了任務指標,爲了今後能超額完成任務,這一信息應反饋到材料供應等決策之中,這是人所盡知的事實。也許可以說,在工廠中,任何一個決策都或多或少地牽涉到某一分系統的信息反饋。信息反饋失靈就會導致管理混亂。當然管理混亂還可能由於其他種種原因。

在泥瓦匠的工作中,信息幾乎都是無形的,是存放在人的頭腦中。隨着生產規模的發展,頭腦中房屋的形象變成了藍圖,鐵匠師傅打鐵時看火候的經驗演化爲均熱工段的加熱時間表,會計人員計算工資的方法成爲計算機的一個程序。

  • 工廠的規模越大、越複雜,在這六個要素中,相對來說信息這一要素的增長就越大。
  • 生產越自動化,對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準確度要求就越高。

人、物資、設備、財、任務和信息這六個要素,都要滿足一定的制約。進行經營管理首先要認識這種制約,並從而能動地求得在制約下的系統的最優運轉。 

制約分爲兩大類,

  • 一是經濟規律的制約
  • 一是技術條件的制約

如在計劃協調技術中,物流必須滿足技術條件所制約的加工先後順序。認識這種制約才能畫出網絡並從而求得主要矛盾線。主要矛盾線所表達的完工時間又可能成爲更大系統中某一工序的最優加工工時。在制約下求得總體最優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概念。
通過六個要素,把一個複雜的生產體系組織管理好,需要科學,而這門科學 也只是千百年來人們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到 20 世紀初纔有了一些具體結果,40 年代之後終於成了一門比較成形的科學,即所謂經營科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