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在路上3|千萬別考公務員(3)



接着上篇的話題,我們針對父母逼考下的考生,給出些案例,看看他們怎樣和我互動,在我的勸退下,他們又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案例1】小韓是大四的理工生,自小到大都是在父母事無鉅細的包辦中長大的。他在大三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研究生考試。經過長達一年的備考過程後,父母卻一隻電話過來,叫他考公務員。他也沒有反對,相反感覺人生有了方向似的,努力準備着公務員考試。

小韓的情況,讓我想起多年前一個叫魏元盛的大學生。當年這個魏元盛的高考成績可以匹配絕大多數的985大學。當時他的志向是學醫,但是父母卻包辦選擇了華中科技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由於所學專業並非己願,他在迷茫混沌中度過了大學四年。畢業後,魏元盛回到家鄉考公務員,筆試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績,但是面試的表現十分糟糕,最終錯失“鐵飯碗”。

如今他已過而立之年,勉強在老家的一個電子廠,幹着月薪3000元的流水線質檢。從令人羨慕的985名校高材生,無奈成爲電子廠流水線工人,他的命運令人唏噓。

魏元盛遭遇的背後,體現的邏輯是,被父母包辦的成長,只是迎合了父母一時的高興,但你缺失的永遠是自己的成長,這種“孝順”總有一天是要還的。



我把魏元盛的故事講述給小韓,接着問道,“你爲了考研都已經準備了一年,就這麼放棄了,甘心嗎?”

他道,“沒有什麼啦,雖然準備了一年,但也不一定能考得上。”

“那你能肯定考得上公務員嗎?”

他搖搖頭,低聲不語。

“父母的想法這麼重要嗎?"

他答道,“當然啦,父母總不會錯的,他們都是爲我好,所以我也不想讓他們失望。”

我繼續問,“那麼,你參加公務員考試也是爲了不讓父母失望吧?”

他不語,但還是點了點頭。

“如果這一次考不上怎麼辦?”

他猶豫了半晌,答道,“繼續考吧,直到考上爲止。“



我知道這類孩子是典型的乖乖寶,不會杵劣父母的態度,總是按照父母希望的樣子好好活着,如果父母要求他們考公務員,那麼他們會拼命努力,不會讓父母失望傷心。現在對小韓而言,就是“不孝有三,不考公爲大”。

當然,我不贊成父母逼迫孩子考公,更不會贊成孩子爲了展示“孝順”而違背自己的意願考給父母看。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爲公務員的。如果一旦考不上,考公對這類孩子來說就是一條不歸路。

我認識一個學生,自己被父母勸導公考,考了三年都沒考上,如今已經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他幾乎哪裏有公務員考試就去哪裏考,中間雖然進過幾次面試,但都失敗了,如今仍然在拼搏着。

這個學生當時和家裏說好,考不上就去找工作。但是,經過一年的時間備考,已經付出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他不甘心,又有些愧疚,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下,又接着考,接着失敗,越來越不甘心,越來越覺得對不起父母。

他告訴我,現在年齡大了,但是仍然一事無成,朋友也沒有,整天待在家裏就是備考這一件事。當初爲了考公,沒有任何求職經歷,什麼後路都沒有,不考公怎麼辦?



我擔心眼前的小韓會重蹈這個學生的覆轍,因爲乖寶寶型的學生,平時比較努力,智商普遍是高的,公考中的筆試成績不會很差,但是他們很少參與社交,不善交際,不懂人心,所以往往很難通過面試這一關。

前面的高材生魏元盛在公務員考試中,筆試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績,但是仍然在面試中栽了個大跟頭,過不了這一關,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當然,這類學生針對面試做些強化訓練,會有可能順利過關的,但這也因人而異,誰又能百分百擔保呢。

我把這些想法都告訴了小韓,隨後嘆息了一聲,“父母的意見應該尊重,你也應該認真考慮,但是他們的意見不是唯一的選擇,你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你已經準備了一年的考研。”

我頓了頓,見他的臉色微微變了變,接着說道,“所以,你在做最後決定的時候,最好把父母的意見和你自己的想法綜合起來考慮,看看哪一邊勝算更大,哪一邊更讓自己心安理得。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住,父母的意見只是一個參考,最後對決定負責的還是你自己。”

我把“更大的勝算”和“更讓自己心安理得”這兩條原則強調了三遍,讓他自己去權衡,這點任何人也是代替不了的。

接着,我話鋒一轉,拋出了最後底牌:制定B方案,既可攻,亦可退。

(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