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換個口氣表達呢

今天與一位業務夥伴交流,因爲她把本來是兩句的話,加了一個逗號,當成一句話發給我,言外之意,出現的問題一切都不是她的責任,與她無關。看後有點衝頭,於是順理成章地問了一句:“我何時這麼說了?”

說完就後悔了,幹嗎這麼直白,爲何不換個口氣表達!如疑問的語氣:“我是這麼說的嗎?哦,不好意思忘了。”或者“這是我說的嗎?”相對與剛纔的語氣都要好些。可是已經發出去,對方已看到,後悔已晚了。

於是馬上拿起手機,準備給對方打電話,估計對方也感覺雙方交流出現了誤會。在拿出電話的當下,對方已把電話打過來了。兩人把涉及的問題逐一交流,其實雙方都是好意,都想把手頭的業務處理妥當,不想因此產生什麼誤會。

人就是這樣,因爲對事態過於關注,在處理的過程中宜情緒激動,情緒一激動,往往說話時不過大腦,出口的話過於尖刻,不知不覺中,已經傷害對方的感情。說出的話,如潑出的水,覆水難收。

以往總聽某位領導說:“我剛纔說的話,聽明白了嗎?”這是把自己的問題拋給對方的一種思維,好像對方是小學生,是笨蛋。

讓人感覺,這位領導高高在上,聽他言語的人理解力差,都不能明白領導的意思。

其實何不換成“不知我剛纔的話表達清楚沒有?”

這樣表達,讓對方感覺即便自己沒聽明白也不是自己的原因,從而減輕心理負擔。也讓人感覺舒服點,沒有領導高高在上的感覺,倒有幾分平易近人的親切感。

其實語言交流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但更多的是講話人的心態,決定了他說出口的話。

經過今天這件小事,也警告自己,凡事不要着急上火,要三思而後行,說話先過過大腦,不要隨口一說,不考慮對方的接受能力。

同時,明白凡事預則立,諸事考慮周全,遇事就不會着急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