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對這世間報以善意,還是要多加防範

文字原創

先講個小故事,有一個皇帝,立了他的一個兒子爲太子,皇帝也很注重培養太子,太子也很勤奮上進,父子兩人感情很不錯。

有個大臣來提醒皇帝,還是要多多提防些太子,不要太過於信任,歷史上弒父的先例也很多,畢竟是皇家不比尋常百姓家。

開始皇帝不以爲然,但架不住大臣時常在皇帝面前吹這忠言逆耳的,耳邊風。

時間久了,皇帝開始有點疏遠太子,而太子也感受到了父親的疏離,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因而惴惴不安,胡亂猜疑,派人去觀察打探消息。

通過不斷打探的消息,獲知他的父皇確實對他有了戒備之心,爲求自保他也開始行動起來,拉攏勢力,招兵買馬,到最後在猜疑,不安,恐慌之中先下手爲強真的起兵造反了。

皇帝后悔不已,沒有早一點聽大臣的提醒,早做防備,並感慨大臣真是料事如神。

這個故事就講到這裏,至於父子倆誰輸誰贏,最後誰當了皇帝,不是我要講的故事主題。想問問大家覺得這個故事有什麼問題嗎?

如果沒有大臣的"善意"提醒,皇帝會不會疏遠太子?

太子還會不會因爲自保而先下手爲強?

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會不會被皇帝一方認爲是有意謀反才安插在皇帝身邊的眼線?

皇帝如果不先開始"防"?

太子還會不會"自保"?

也許沒有大臣的預測,太子只待有一天皇帝老去就自然的繼承了皇位,而皇帝也可以安心得把國家交給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太子。

完成自然交替,並相安無戰事。


這個久遠之前的故事,和我們今天有什麼關係呢?

別人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可以分析,可以添加任何我們自己的想法,可以從皇帝角度看,還可以從太子角度看,也可以從大臣角度看,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我們能不能看到呢?

我們每個人也容易活在這樣的自我信念裏,認同了什麼就會經驗到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認同了什麼信念,就會像自動駕駛一樣巡航在自己的信念系統裏。

一般情況下我們很難跳出自己的信念系統,因爲你越認同什麼,這世界就呈現更多你認同的在你眼前。

我們也可以藉由這個故事,看一看自己有什麼深深相信了的信念呢,這些信念是什麼時候開始相信的,又是誰潛移默化給了你這些信念呢?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一些忠言逆耳的“大臣”。

我們的應對機制能決定事情的走向,我們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這個世界就給我們看到更多我們想要看到的。


還是舉個生活中小小的例子吧,例如幾年前的我,認爲家人對我要求太高了,我怎麼做他們都對我不滿意,他們把我想像的太好了,我做不到他們的要求,我累的喘不過氣來,希望他們不要對我要求那麼高。

有一次在一個課程中,我分享我的這個苦惱,有位同學給我解答說,不是別人對你要求高,這是你對你自己的要求,我當時還有點懵,明明是他們呀,他們確確實實用嘴巴用語言說出了很多要求啊。

雖然當時還不太明白,但是這個邏輯關係我先記下了。

後來隨着不斷成長,確實驗證了這裏面的微妙之處。

我們的信念就像一個投影源一樣,周圍的人就像是幕布,當我們對什麼信念深信不疑時,外在的他們,就像屏幕一樣呈現出來,配合我們的相信。

越是相信什麼,就會有更多的"事實"呈現在眼前,來爲你證實你深信的是真的。這也是我們很難跳出自己信念系統的原因之一。

因爲我就是遇到了那樣的人那樣的事,有那樣的經歷,你憑什麼說不是這樣的,你說的我都沒有看到啊!

而我也曾經這樣深信不疑的相信着我看到的世界,和周圍的人事物。

直到我自己親身體驗過,那些信念開始鬆動之後,發生的變化,我纔開始真的明白,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我纔會那麼在意別人的要求。

當我開始滿意我自己,不在對自己苛責時,願意接納我自己時,別人的要求就不重要了,這裏面有很多細微的感覺,體會過自然明白其中的微妙。我也就不深入寫了,大家可自行感受。

總之,我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這世界就會加倍的如此待我們。如果身邊盡是要求自己的人,先看看自己對自己是不是有很多要求;如果身邊盡是喜歡我們的人,那一定是你先喜歡上了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