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山城小县



我的家乡—中阳,人称屁股大的县城,如今也成了拥挤的县城,人口多了是一种因素,还有就是农村人包围了县城。


我家曾经住在街道旁边,离的学校近,离的幼儿园近,每逢上下班接送孩子的点上,街上是车多人多摩托多,再加上一些小商小贩占道经营,那真叫一个挤啊,有时是摩肩接踵的挤,有时是挨山塞海的挤,当然如果大家不抢道行驶,不占道经营,道路是窄可还是顺畅的。


再看看夏日夜晚的中兴广场,也是人头攒动到处是人,平常看起来偌大宽敞的广场,一到夜晚跳舞的丶扭秧歌的、做操的、摆地滩的,走步的、闲逛的……各自成团、各自为营充斥着广场,感觉也不那么空旷了。


县城的各条街道都停满了各种轿车,一辆挨一辆,和城墙似的,就是门面前也是占满了货车、电动车,致使拓宽的街道又窄了,感觉还有点憋气人。


中阳的钢铁厂,可谓是万人企业,大部分人来自农村,这些人再带上家属,都要吃饭都要上学,又是多少人,说农村人包围了县城一点也不夸张,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人口13.8万人,其中城区就达8.8万人,你说能不拥挤吗。


再看看学校里的学生,又有多少,初中部一个年级十几个班,一个班五十余人是正常班容量,三个年级是多少人,高中部一个年级二十几个班,一个班五十多人,三个年级又是多少人,这大部分是居住在城里的农村孩子。


改革开放不光解放了人们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原始的劳动力,人们向往当城里人的梦想也逐步实现,有的为了孩子上学,有的为了生存都拥向县城,随之应运而生了一些新型职业丶新的营生,各种风味的饭店也多了起来,有的是加盟的、有的引进的、有的是创新的,当然也有传统的、原始的,拥挤就成了自然现象。


不知何时,村子己渐渐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孩子们也随年轻人进了城,鸡鸣狗叫炊烟四起的景象也少了,希望的田野也退耕还林了。


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渐渐逝去。土地逐渐集中在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手中。有农业技术的农民,沦落为“现代农业”下的农业工人。有钱人成了地主,农民成了雇工。


拥挤的县城就是这样形成了,我说的对吗,欢迎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