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論語》有感「十九」

原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註釋:

孟懿子:魯國的大夫,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諡號。其父臨終前要求他向孔子學禮。

無違:不要違背。

御:駕馭馬車。

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魯國的大夫孟懿子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的準則。”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懿子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的準則’。”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着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我們都知道,孔子很重視孝道,在他看來孝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從政的根本。

孝道包含孝順和孝敬兩層意思,而孝順就是說要順從父母。

作爲孝子,首先就不該違背父母合理的意願。

當今社會,很多人爲了追求金錢,在父母健在的時候,沒有盡心盡力去孝順父母。當父母去世的時候,就大辦喪事以此顯示自己的孝順。

在孔子認爲,這並不是真正的孝順,也違背了喪葬的禮節。

孔子所提倡的“禮”是既要恭敬虔誠,又不鋪張浪費。

口頭說孝順父母都是虛的,只有實際行動纔是真的。

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大辦喪事也是虛的。

一個人真的想要孝順父母,就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孝順,平時多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做做家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