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故事,一念一人生(媳妇跑了)

她很漂亮,大眼睛,睫毛特别长。脸上白白净净的没有脂粉气。这是方爷爷的媳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真真的在大婚的晚上,掀开红盖头的瞬间,认识了这个长他一岁的姑娘。

媳妇是邻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家境不是很好,四个姊妹,她是老大。媳妇八岁就会做饭,帮助父母照顾弟妹,分担家务,是个很能干的女人。

方爷爷家境殷实,爷爷辈就是书香门第,父亲曾经是私塾的教书先生,家中藏书颇多。满月酒那天抓福,他就抓了书来翻看,父亲大喜,起名方文贤。在父亲的教导下,方爷爷开始识文断字,博览群书。

父亲经常在左耳边教诲,母亲也不停地在右耳边唠叨,让方爷爷甚是烦恼。该做的都做了,怀不上孩子,他也没办法,于是对媳妇开始心存间隙,慢慢疏远。媳妇也是满腹委屈,又羞于启齿,总是无言以对。

方爷爷不善交际,也没什么朋友,自幼就是喜欢在父亲藏书的小屋里玩耍,长长短短的时间都用来看书了。不想听父母唠叨又不知如何面对媳妇,这里便是最好的去处了。

七八岁开始读《红楼梦》怎么也读不懂,即使是白话文的装订,里面的深奥也总是让方爷爷纠结揣测。于是他打算再读一遍《红楼梦》,除了吃饭上厕所,能见一下家人和媳妇,其余的时间都在小屋里看书。起初还是会回大屋和媳妇睡的,可是自己总是不会讨媳妇欢喜,媳妇生气,自己也睡不好,索性就睡在小屋里了。

《红楼梦》还没有读完,媳妇跑了。那是快要过大年的时候,大概是小年刚过,满脑子都是大观园的花花草草的方爷爷是记不清了。父母拍着大腿抱怨,这是家门不幸啊!

媳妇怎么就跑了呢?后来才知道,是经常来家里帮父母干活种地的,叫做明德的青年带走了媳妇。媳妇什么也没拿走,只是带走了她的随身物品,怎么来就怎么走了。

无论什么年月,跑了媳妇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父亲是文人,讲究体面,总是感觉丢人。于是带一家老小搬出了那个村子,那一年方爷爷17岁。

在方爷爷那里,媳妇是没有概念的,他只是说:有了媳妇,多了麻烦,要和她说话,要和她睡觉,她不高兴了还要生气,记忆中媳妇掐过他的大腿,用力那种,都掐青了,疼了好几天呢。至于怀孕的事儿,他自责是自己年幼无知不懂得男女之事,委屈了媳妇。

我问方爷爷:你怪不怪她离开你?他说:不怪,听说离开以后和那个长我几岁的青年很快就有了孩子。(是他父亲听有来往的乡亲说的)还是我的书好啊!走南闯北的,不离不弃。

他笑着合上书,站起来拿过车筐里的雪碧瓶子,用一只并不粗糙的手,拧开瓶盖,大口大口地喝起来。水越过厚厚的嘴唇,有节奏地推动着喉结,然后滑进肚子里。

(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