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歲月逝 躍情書信間

人是很容易妥協的動物,再新鮮的事情,一旦經歷了,很快就會陷入“不過如此”的自我撫慰。長此以往,當各種好奇逐漸消失,頹唐和暮氣就佔據心靈,說到底,衰老也是這麼一回事。

而生活中的一些物件或者一些帶着時代烙印的東西,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我們有好多年的時間只是依賴於手機了?你與他人之間最後的一封書信,是在哪一年封塵起來?

記得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因爲喜歡悄悄的碼一點小文字,從而也結交了幾個筆友。筆友這樣的陌生人之間的書信往來,既是對某種不確定性的守望,也有對意外驚喜的期待。

四十多年過去了,除了離得最近的一位筆友,我們之間至今還保持着聯繫,其他幾位也是漸漸消失在時間裏。儘管如此,那些年書信往來之間的情愫,至今都存留於筆墨之間,每每看到這些文字,總會想起曾經的我們。

結婚之初,老公常年外派,新婚燕爾的兩人也是靠不間斷的書信傾盡思念。這時候的文字其實比每天耳邊的呢喃細語,更能夠撩動心扉,讓感情保鮮。如今,30多年過去了,那時候留下的一封封信件,成爲我們婚姻生活中最爲美好的記載。

喜歡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不僅僅是一首詩,也是一封信。眼前是巴山寒夜的秋雨,遠方是思念不已的良人。看看夜雨時分的孤寂,想到了共剪西窗燭的暖意。虛實交融,喜憂兼有。而一切的幻想與憧憬,都是因爲書信帶來的等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在特殊時期穿越時間與距離的書信,比萬兩黃金還彌足珍貴。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正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落筆,才反襯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蒼茫心境。

“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許美好,都在發黃的信紙上閃耀”,江美琪的《那年情書》如果換成現在的短信、微信、郵件,是否意境全無?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輾過時光,輾過習俗,當然,也輾過你的不捨與不願。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與快捷,當然,也帶着些慵懶,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雖近尤遠。

當我們每天抱着手機無聊地刷着朋友圈和微博,看着五花八門的小視頻,用炙熱的表情包替代着越來越簡潔的文字,懷着各異的心態打量着朋友圈裏別人的生活,身處一室卻選擇隔屏聊天,問候語都變成複製+粘貼,親密關係隨時都會被摁下清除鍵。

從前的生活很慢,慢得把一些期翼留給了那些書信往來之間的等待。等待把心情安放於文字,等待把信封扔進郵筒,等待“郵政綠”的身影,等待把上封信的約定兌現⋯⋯

就這樣,那些一筆一筆碼出來的光陰,在一頁一頁信紙上慢慢泛黃,最後變成了一段情、一件事、一個人、一輩子的過往記載。

懷念過往不等於拒絕現在。深諳生命本真的人,不會縱容自己陷於過往的泥潭不能自拔,而是總會從毫不起眼的平凡中,去發掘美好的一瞬。因爲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過程,好好珍惜當下,纔是對生命的由衷熱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