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阶段也是从零开始(转载)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29+1》,故事的主角是快将踏入三十岁的女生,她们从未见面—林若君是生活稳定、事业有成的现代女性;黄天乐是生活平淡、性格乐天的简单女生。不少人说三十岁是一条重要的人生界线,两个女生在这条界线之前面临重大改变,各自学习,然后透过同一间屋、黄天乐的「自传式日记」作遥远的沟通。

        虽然电影没有加入大量扣紧主题的新元素,但屋主收楼、的士司机对话、林若君经济老师(谈保险、林若君老板谈选择、唱片店老板对黄天乐的祝福等等也很有意思,也有喜感,尤其是唱片店老板与黄天乐的互动很深刻,成为我最喜爱的一幕。倒是林若君与朋友相处的几幕有点可惜,看到心思但欠火花,各女生的价值观虽然立体,但林若君的想法好像没有与那些价值观有踫撞过,令她们的约会在电影的主轴有点无足轻重之感。剧场版本的这一幕要说的是朋友之间的话题随时间而改变,由闲聊演化成谈中药养生、结婚生仔、化妆护肤等等的话题,这层意义在电影里消失了,但新的意义与未能配合电影的主题。

    很多时代的回忆以影像跑进电影里,不论是士多、茶餐厅还是街坊玩具店都令电影有一种陈旧的温暖,与黄天乐的形象很配合。以往剧场也有这种描写,但影像上无法配合,现在电影里再次响起Beyond的歌声与模仿黎明的歌声,加上怀旧的影像,成为电影的一大亮点。

       《29+1》说的故事也是每个人面对的问题,大概可以超越时间。不过,故事描写的时代开始发黄了,我反而很感激电影版本没有强行翻新内容,而更努力呈现回忆里的美好。就是因为这一份努力,我觉得就算看到剧场演出的观众也可以入场再欣赏,因为电影有新的面向,令《29+1》成为更成熟的作品。

           过了我的「29+1」好几年,再看黄天乐的「自传式日记」还是很感动。林若君是都市女性,事业她来说是一种上流的希望。都市人的希望是否就是我们想要的希望﹖ 再根本一点看,我们对「希望」的态度会否因为追求遥远的「幸福」而将当下的快乐无限期延后﹖ 的士司机说人大了就要「解决问题」,什么问题﹖ 也许我们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幸福」问题。

         「活在当下」谁也懂说,但怎样才能活在当下﹖ 与其追求遥远的幸福、将当下的快乐延后,不如重整回忆,建立当下更立体的自我。黄天乐的「自传式日记」做的不是单纯的日记,而是重新写黄天乐的回忆与历史,例如将以前大大小小的成就重新连结,重新了解当下的自己。这原理就好像一种Narrative therapy,黄天乐由拥有一个平淡人生的普通女生变成不平凡的女生—她的乐天不是天生的,也有她的后天努力。懂得这种Narrative therapy的原理,林若君老板的「选择论」就更深刻—别人眼中的她是极成功、只顾工作的女性,但在她自己眼里的自己,觉得这成功只是一个努力的结果,重要的是选定目标后尽力去做,这就是她自己的故事。黄天乐的「自传式日记」要做的是不要跟社会的方式说自己的故事,这是很基本的事情,也是最易被忘记的事情。

           有了自己的故事,人生就不会再踏空。「如果人命可以重来一次,你会选择从哪里重新开始﹖」自己的故事重写好了,人生踏实了,答案大概会是:不需要重来了,因为我的经历很宝贵,不想放弃。

“出发”

每一个阶段,也是由零开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