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摘录+感悟

1、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慢慢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

注:这是开篇就让我很佩服的句子,我阅读了三遍,确认,是我永远写不出的文字,这句话单独成段,仿佛随着文字的铺陈眼前图景就一点点映入眼帘了,更像是大型纪录片的开篇旁白。

2、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注:作者的母亲种了一茬又一茬的向日葵,尽管前几次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败了,但是“母亲”是个倔犟的人,还是继续种,后来,终于,真的长出了向日葵花海。

3、随着葵花一天天抽枝发叶,渐渐旺壮,我们的蒙古包便在绿色的海洋中随波荡漾。直到葵花长得越发浓密喧嚣,花盘金光四射,我们的蒙古包才深深沉入海底。

4、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注:摘录3、4是因为这两句话让我觉得很有动感,其实文字虽是平面的,但在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大脑的再加工,可以看到动态的画面,有时我们之所以能够记住一些书的内容很久,我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图像版的再创造,而一旦,把它拍成了电影或是电视剧,选择的演员没有达到我们曾经在脑海中建立的那个形象的时候,可能就无法看下去了,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在看完原著以后,如果有一天真的拍成了电视剧,我绝对不会去看的原因。

5、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6、是的,无能为力,我仅有的力量只够用来掩饰懦弱,我最大的坚强是继续不露声色地生活在家人中间。

7、当我小的时候我什么都爱,当我长大了,我忘记了我其实什么都爱。

注:这句话很触动我,有的人成长着成长着,就会在成长中迷失自我,我希望,在我小的时候,我什么都爱,在我年老的时候,我什么都爱,一生,博爱。

8、脚下大地已存在了几十亿年,我却只活了几十年,我只有一个手机,奇迹发生时,强大的希望叠加强大的孤独,不能承受,想放声大哭……人生统统由之前从未曾有过,之后也绝不再发生的事情组成。

9、只有葵花四面八方静静生长,铺陈我们眼下生活仅有的希望。

10、阳光又白又烫,我直起腰身,闭上眼睛,再睁开眼睛时,世界翻过了一页,已有所不同。

11、在这片干涸、粗糙的荒野中慢慢往前走。大地沉重,天空轻盈。走啊走啊,一直走到最后,大地渐渐轻盈无比,载着我动荡着上升,而天空却蓝得凝固了,沉重地逼临下来。

只有太阳永恒不变,永远不可直视。

12、花盆里的种子,总是手持盲杖般前行,总是四顾茫然,小心地伸出触角又反复缩回。它侧耳倾听。整个白天深深潜伏,到了夜里才小心地分裂细胞。

而大地中的种子们无所畏惧,你呼我应此起彼伏,争先恐后蔓延根系,横冲直撞,呼呼拉拉,沸沸扬扬。

人来了。他脚步所到之处,植物间互相“嘘——”地提示,一片接一片屏息。待其走远,才重新沸腾,重新舒展。

人走到这边,那边抓紧时间开一朵花。

人走到那边,这边又赶紧抽一片叶子。

如果说作物的生长是地底深处里唯一的光芒,那么,那个人经过的大地,随着他脚步的到来,一路熄灯了。

所以,当我妈走在无边的葵花地里时,她身后拖拽的影子才会那么黑暗,她的背影才会那么孤独。

注:摘录11、12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摘录12,我好像曾经也写过类似的段落,但水平天差地别,李老师关于植物的描写,关于自然的描写,值得我反复阅读、揣摩、学习。

13、我站在那里,复杂、混乱、喧嚣、贪婪。被寂静重重围裹,张口结舌。我无数次赞美荒野,仍不能撇清我和荒野的毫无关系。

14、“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

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

15、在北方的广阔大地上,从夏末至初秋,每一个村庄都富可敌国,每一棵树都是黄金之树,尤其是白桦树,它除了黄金,还有白银。它通体耀眼,浑身颤抖,光芒四射。

但它的金色永远还差一点红色,它的银色永远还差一点蓝色。

它站在那里,欲壑难填。一棵树就沦陷了半个秋天。

注:这个地方接下来还有很多惊艳到我的好的段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原著,在此只摘录部分。

16、从绿色到金色,对一枚叶片来说是千里迢迢的路途。但对一个村庄来说,不过一夜之间,仅隔一场梦境。

注: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这一叶经历了一生的长途奔袭,迎来“叶生”的最后年华。

17、月亮的金色是黑暗的金色,每一个人都认为月亮与故乡有关,与童年有关。其实只和夜晚有关。它把人间的一切依恋拒之门外,它最孤独,也最自由。

注:我们总喜欢赋予月亮多重含义,好像从古至今,月亮忙极了,可那都是我们自作多情罢了,月亮宽容,不计较我们把它当作快递员,寄托了那么多沉重的东西,还不付费。

18、最微小的金色是蜜蜂。它们是金色的碎屑,被金色的磁石所吸引。它们是金色的钥匙,只开金色的锁。

它们之所以明亮璀璨,是因为口中衔有针尖大的一点甜蜜。

蜂蜜也是金色的,因为我们吃进嘴中的每一口蜂蜜,都蕴含亿万公里的金色飞翔。

注:从此,我对蜂蜜敬重了三分。

19、等待是植根于孤独中的植物吧?孤独越强大,等待越茂盛。

注:那些黑暗中的日子有多孤独,后续就会成长得多成功。

20、我无数次走过无人的空旷大地,总是边走边激烈想象脚下这片土地的命运。

注:这一部分的文字是作者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很沉重,很现实!我没有做全部摘录。

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作家李娟的文字,是来自高中语文老师的推荐,恰巧在生日之前,我妹给我买了几本她的书,因为此前一直很忙,难得最近连天阴雨,可以有了一点阅读的时间。打开书的时候,看见第一段,就知道,老师的推荐绝对没错,绝对是一个好作家,是我尚未“挖掘”的宝藏作家,读罢全书,确实如此。她的文字,朴实、生动,有时厚重,让人有很强的阅读欲望,也是这个浮躁的世界回归真实生活的清醒剂,甚至在她的文字里,我可以看到一些其他作家的影子,集众家之长,文字景观人物描写细腻入微,眼睛还在字里行间中游走,图像就从脑海中跃出,成了立体画面。李老师的书,是可以沉淀心灵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