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Linux内核之进程睡眠

1开场白
环境:
处理器架构:arm64
内核源码:linux-5.10.50
ubuntu版本:20.04.1
代码阅读工具:vim+ctags+cscope
无论是任务处于用户态还是内核态,经常会因为等待某些事件而睡眠(可能是等待IO读写完成,也可能等待其他内核路径释放一把锁等)。本文来探讨一下,任务处于睡眠中有哪些状态?睡眠对于任务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内核是如何管理睡眠的任务的?我们会结合内核源代码来分析任务的睡眠,力求全方位角度来剖析。

注:由于篇幅问题,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且这里不区分进程和任务,统一使用任务来表示进程。

主要讲解以下内容:

睡眠的三种状态

  • 睡眠的内核原理
  • 用户态睡眠
  • 内核态睡眠

总结

  1. 睡眠的三种状态
    任务睡眠有三种状态:
  • 浅度睡眠
  • 中度睡眠
  • 深度睡眠

2.1 浅度睡眠
进程描述符的state使用TASK_INTERRUPTIBLE表示这种状态。

为可中断的睡眠状态,这里可中断是可以被信号所打断(唤醒)。

这里给出被信号打断/唤醒的代码路径:

kernel/signal.c
SYSCALL_DEFINE2(kill, pid_t, pid, int, sig)
->kill_something_info
    ->__kill_pgrp_info
        ->group_send_sig_info
            ->do_send_sig_info
                ->send_signal
                    ->__send_signal  
                        ->complete_signal
                            ->signal_wake_up
                                 -> signal_wake_up_state(t, resume ? TASK_WAKEKILL : 0) 
                                    ->wake_up_state(t, state | TASK_INTERRUPTIBLE)
                                        ->try_to_wake_up

可以看到在信号传递的时候,会通过signal_wake_up唤醒从处于可中断睡眠状态的任务。

2.2 中度睡眠
进程描述符的state使用TASK_KILLABLE表示这种状态。

可以被致命信号所打断。

这里给出被致命信号打断/唤醒的代码路径:

include/linux/sched.h
#define TASK_KILLABLE                   (TASK_WAKEKILL | TASK_UNINTERRUPTIBLE)

kernel/signal.c
SYSCALL_DEFINE2(kill, pid_t, pid, int, sig)
->kill_something_info
    ->__kill_pgrp_info
        ->group_send_sig_info
            ->do_send_sig_info
                ->send_signal
                    ->__send_signal  
                        ->complete_signal
                         ->
                                if (sig_fatal(p, sig) &&
                            ¦   !(signal->flags & SIGNAL_GROUP_EXIT) &&
                            ¦   !sigismember(&t->real_blocked, sig) &&
                            ¦   (sig == SIGKILL || !p->ptrace)) {  //致命信号
                            
                                    ...
                                    signal_wake_up(t, 1);
                                       -> signal_wake_up_state(t, resume ? TASK_WAKEKILL : 0)  // resume == 1
                                           -> wake_up_state(t, state | TASK_INTERRUPTIBLE)
                                                ->try_to_wake_up
                                    ...
                            }

2.3 深度睡眠
进程描述符的state使用TASK_UNINTERRUPTIBLE表示这种状态。

为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不能被任何信号所唤醒(特定条件没有满足发生信号唤醒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等问题,这种场景使用这种睡眠状态,如等待IO读写完成)。

  1. 睡眠的内核原理
    睡眠都是主动发生调度,即主动调用主调度器。

睡眠的主要步骤如下:

1)设置任务状态为睡眠状态 
2)记录睡眠的任务 
3)发起主动调度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下这几个步骤:

3.1 设置任务状态为睡眠状态
这一步很有必要,一来标识进入了睡眠状态,二来是主调度器会根据睡眠标志将任务从运行队列删除。

注:睡眠状态描述见上一小节!

3.2 记录睡眠的任务
这一步也非常有必要,内核会将即将睡眠的任务记录下来,要么加入到链表中管理,要么使用数据结构记录。

如延迟睡眠场景,内核将即将睡眠的任务记录在定时器相关的数据结构中;可睡眠的信号量场景中,内核将即将睡眠的任务加入到信号量的相关链表中。

记录的目的在于:当唤醒条件满足时,唤醒函数能够找到想要唤醒的任务。

3.3 发起主动调度
这一步是真正进行睡眠的操作,主要是调用主调度器来发起主动调度让出处理器。

下面我们来看下主调度器为任务睡眠所作的处理:

kernel/sched/core.c

__schedule
->
    prev_state = prev->state;     //获得前一个任务状态
    if (!preempt && prev_state) {  //如果是主动调度   且任务状态不为0                         
            if (signal_pending_state(prev_state, prev)) {   //有挂起的信号
                    prev->state = TASK_RUNNING;       //设置状态为可运行      
            } else {                                        
                  deactivate_task(rq, prev, DEQUEUE_SLEEP | DEQUEUE_NOCLOCK);  //cpu运行队列中删除任务
            }
    }
    
   next = pick_next_task(rq, prev, &rf);  //选择下一个任务

   context_switch  //进行上下文切换

来看下deactivate_task对于睡眠任务做的主要工作:

deactivate_task
->deactivate_task(rq, prev, DEQUEUE_SLEEP | DEQUEUE_NOCLOCK)
    ->p->on_rq = (flags & DEQUEUE_SLEEP) ? 0 : TASK_ON_RQ_MIGRATING;  //设置任务的on_rq 为0  标识是睡眠
    dequeue_task(rq, p, flags);
    ->p->sched_class->dequeue_task(rq, p, flags)
        ->dequeue_task_fair
            ->dequeue_entity
            
                ...
                if (se != cfs_rq->curr)        //不是cpu当前 任务
                      __dequeue_entity(cfs_rq, se); //cfs运行队列删除

                ->se->on_rq = 0;  //标识调度实体不在运行队列!!!
                
                ->if (!(flags & DEQUEUE_SLEEP))
                       se->vruntime -= cfs_rq->min_vruntime; //调度实体的虚拟运行时间 减去 cfs运行队列的最小虚拟运行时间 

deactivate_task会设置任务的on_rq 为0来 标识是睡眠 ,然后 调用到调度类的dequeue_task方法,在cfs中设置se->on_rq = 0标识调度实体不在cfs队列。

可以看到,发起主动调度的时候,在主调度器中会做判断:如果是主动调度且任务状态不为0 (即为不是可运行的TASK_RUNNING)时,如果没有挂起的信号,就会将任务从cpu的运行队列中“删除”,然后选择下一个任务,进行上下文切换。

将即将睡眠的任务从cpu的运行队列中“删除”意义重大:主调度器再次选择下一个任务的时候不会在选择睡眠的任务(因为主调度器总是在运行队列中选择任务运行,除非任务被唤醒,重新加入运行队列)。

注意:1.这里的删除指的是设置对应标志如p->on_rq=0,se->on_rq = 0,当选择下一个任务的时候不会在加入运行队列中。2.即将睡眠的任务是cpu上的当前任务(curr指向)。3.调用主调度器后,即将睡眠的任务不会再次加入cpu运行队列,除非被唤醒。

再来看下选择下一个任务的时候会做哪些事情和睡眠有关(暂不考虑组调度情况):

pick_next_task
->class->pick_next_task
    ->pick_next_task_fair  //kernel/sched/fair.c
        ->if (prev)                          
           put_prev_task(rq, prev);   //对前一个任务处理
          se = pick_next_entity(cfs_rq, NULL); //选择下一个任务
        set_next_entity(cfs_rq, se);

主要看下put_prev_task:

put_prev_task
->prev->sched_class->put_prev_task(rq, prev)
    ->put_prev_task_fair
        ->put_prev_entity
            ->  if (prev->on_rq) { //前一个任务的调度实体on_rq不为0?
                update_stats_wait_start(cfs_rq, prev);
                /* Put 'current' back into the tree. */
                __enqueue_entity(cfs_rq, prev);   //重新加入cfs运行队列
                /* in !on_rq case, update occurred at dequeue */
                update_load_avg(cfs_rq, prev, 0);
              }
           cfs_rq->curr = NULL; //设置cfs运行队列的curr为NULL

put_prev_task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前一个任务从cfs运行队列中删除,在这里就是通过调用__enqueue_entity将对应的调度实体重新加入cfs队列的红黑树,但是对于即将睡眠的任务之前在主调度器中通过deactivate_task将prev->on_rq设置为0了,所以对于即将睡眠的任务来说,它对应的调度实体不会在重新加入cfs运行队列的红黑树。

下面来看下睡眠图示:

4.用户态睡眠

以sleep为例来说明任务在用户态是如何睡眠的。

首先我们通过strace工具来看下其调用的系统调用:

$ strace sleep 1

...
close(3)                                = 0
clock_nanosleep(CLOCK_REALTIME, 0, {tv_sec=1, tv_nsec=0}, NULL) = 0
close(1)                                = 0
...

可以发现sleep主要调用clock_nanosleep系统调用来进行睡眠(也就是说用户态任务睡眠需要调用系统调用陷入内核)。

下面我们来研究下clock_nanosleep的实现(这里集中到睡眠的实现,先忽略掉定时器等诸多的技术细节):

kernel/time/posix-timers.c

SYSCALL_DEFINE4(clock_nanosleep
->const struct k_clock *kc = clockid_to_kclock(which_clock);  //根据时钟类型得到内核时钟结构
    return kc->nsleep(which_clock, flags, &t); //调用内核时钟结构的nsleep回调

我们传递过来的时钟类型为CLOCK_REALTIME,则调用链为:

kc->nsleep(CLOCK_REALTIME, flags, &t)
->clock_realtime.nsleep
    ->common_nsleep
        ->hrtimer_nanosleep  //kernel/time/hrtimer.c
            ->hrtimer_init_sleeper_on_stack
                    ->__hrtimer_init_sleeper
                        ->__hrtimer_init(&sl->timer, clock_id, mode); //初始化高精度定时器
                            sl->timer.function = hrtimer_wakeup;  //设置超时回调函数
                            sl->task = current;.//设置超时时要唤醒的任务
                     ->do_nanosleep  //睡眠操作

可以看到,睡眠函数最终调用到hrtimer_nanosleep,它调用了两个主要函数:__hrtimer_init_sleeper和do_nanosleep,前者主要设置高精度定时器,后者就是真正的睡眠,主要来看下 do_nanosleep:

kernel/time/hrtimer.c
 do_nanosleep
 ->
         do {
                 set_current_state(TASK_INTERRUPTIBLE);  //设置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hrtimer_sleeper_start_expires(t, mode); //开启高精度定时器

                 if (likely(t->task))
                         freezable_schedule(); //主动调度
                   

                 hrtimer_cancel(&t->timer);
                 mode = HRTIMER_MODE_ABS;

         } while (t->task && !signal_pending(current));  //是否记录的有任务且没有挂起的信号

         __set_current_state(TASK_RUNNING);  //设置为可运行状态

do_nanosleep函数是睡眠的核心实现:首先设置任务的状态为可中断的睡眠状态,然后开启了之前设置的高精度定时器,随即调用freezable_schedule进行真正的睡眠。

来看下freezable_schedule:

//include/linux/freezer.h
freezable_schedule
->schedule()
    ->__schedule(false);

可以看到最终调用主调度器__schedule进行主动调度。

当任务睡眠完成,定时器超时,会调用之前在__hrtimer_init_sleeper设置的超时回调函数hrtimer_wakeup将睡眠的任务唤醒(关于进程唤醒在这里就不在赘述,在后面的进程唤醒专题文章在进行详细解读),然后就可以再次获得处理器的使用权了。

总结:处于用户态的任务,如果想要睡眠一段时间必须向内核请求服务(如调用clock_nanosleep系统调用),内核中会设置一个高精度定时器,来记录要睡眠的任务,然后设置任务状态为可中断的睡眠状态,紧接着发生主动调度,这样任务就发生睡眠了。

5.内核态睡眠
当任务处于内核态时,有时候也需要睡眠一段时间,不像任务处于用户态需要发生系统调用来请求内核进行睡眠,在内核态可以直接调用睡眠函数。当然,内核态中,睡眠有两种场景:一种是睡眠特定的时间的延迟操作(唤醒条件为超时),一种是等待特定条件满足(如IO读写完成,可睡眠的锁被释放等)。

下面分别以msleep和mutex锁为例讲解内核态睡眠:

5.1 msleep
msleep做ms级别的睡眠延迟。

//kernel/time/timer.c
void msleep(unsigned int msecs)
{
        unsigned long timeout = msecs_to_jiffies(msecs) + 1;  //ms时间转换为jiffies

        while (timeout)
                timeout = schedule_timeout_uninterruptible(timeout);  //不可中断睡眠
}

下面看下schedule_timeout_uninterruptible:

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数据结构process_timer

struct process_timer {
        struct timer_list timer;  //定时器结构
        struct task_struct *task; //定时器到期要唤醒的任务
};
schedule_timeout_uninterruptible
->  __set_current_state(TASK_UNINTERRUPTIBLE);  //设置任务状态为不可中断睡眠
  return schedule_timeout(timeout); 
    ->expire = timeout + jiffies;   //计算到期时的jiffies值
        timer.task = current; //记录定时器到期要唤醒的任务 为当前任务
        timer_setup_on_stack(&timer.timer, process_timeout, 0);  //初始化定时器   超时回调为process_timeout
        __mod_timer(&timer.timer, expire, MOD_TIMER_NOTPENDING); //添加定时器
        schedule();  //主动调度

再看下超时回调为process_timeout:

process_timeout
 ->struct process_timer *timeout = from_timer(timeout, t, timer); //通过定时器结构获得process_timer
    wake_up_process(timeout->task); //唤醒其管理的任务

可以看到,msleep实现睡眠也是通过定时器,首先设置当前任务状态为不可中断睡眠,然后设置定时器超时时间为传递的ms级延迟转换的jiffies,超时回调为process_timeout,然后将定时器添加到系统中,最后调用schedule发起主动调度,当定时器超时的时候调用process_timeout来唤醒睡眠的任务。

5.2 mutex锁
mutex锁是可睡眠锁的一种,当申请mutex锁时发现其他内核路径已经持有这把锁,当前任务就会睡眠等待在这把锁上。

下面我们来看他的实现,主要看睡眠的部分:

kernel/locking/mutex.c

mutex_lock
->__mutex_lock_slowpath
    ->__mutex_lock(lock, TASK_UNINTERRUPTIBLE, 0, NULL, _RET_IP_)  //睡眠的状态为不可中断睡眠
        ->__mutex_lock_common
            ->
            ...
            waiter.task = current;  //记录需要唤醒的任务为当前任务
            set_current_state(state);  //设置睡眠状态
            for (;;) {
                
                     if (__mutex_trylock(lock))  //尝试获得锁
                         goto acquired;

                    schedule_preempt_disabled(); 
                        ->schedule();  //主动调度

            }
       acquired:
            __set_current_state(TASK_RUNNING);//设置状态为可运行状态

可以看到mutex锁实现睡眠套路和之前是一样的:申请mutex锁的时候,如果其他内核路径已经持有这把锁,首先通过mutex锁的相关结构来记录下当前任务,然后设置任务状态为不可中断睡眠,接着在一个for循环中调用schedule_preempt_disabled发生主动调度,于是当前任务就睡眠在这把锁上。当其他内核路径释放了这把锁,就会唤醒等待在这把锁上的任务,当前任务就获得了这把锁,然后进入锁的临界区,唤醒操作就完成了(关于唤醒的技术细节,后面的唤醒专题会详细讲解)。

6.总结
进程睡眠按照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延迟睡眠和等待某些特定条件而睡眠,实际上都可以归于等待某些特定条件而睡眠,因为延迟特定时间也可以作为特定条件。进程睡眠按照进程所处的特权级别可以分为:用户态进程睡眠和内核态进程睡眠,用户态进程睡眠需要进程通过系统调用陷入内核来发起睡眠请求。对于进程睡眠,内核主要需要做三大步操作:1.设置任务状态为睡眠状态 2.记录睡眠的任务 3.发起主动调度。这三大步操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第一步设置睡眠状态为后面调用主调度器做必要的标识准备;第二步记录下睡眠的任务是为了以后唤醒任务来准备的;第三步是睡眠的主体部分,这里会将睡眠的任务从运行队列中踢出,选择下一个任务运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