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千字||05老屋

老屋和我年龄一样大
我至不惑
他已衰败


去年十一回老家,到老房子里转了一圈,这已成为每次回家的惯例,好像不到老房子看一眼,回家的旅程就不完整。

老屋起于80年的冬天,墙面是土坯墙搭配青砖,屋顶是木檩铺桔梗捆,上面打成圆坡泥顶。那时盖房已实用为主,门窗都是对应着房屋居中开。

爸爸想把房子盖的漂亮一点,便自己琢磨造型,在窗台底做了一圈青砖腰线,山墙屋檐的高度做一道青砖腰线,腰线将房屋分成上下三段,这两道腰线成了小时候爬墙的得力助手。门窗之间的墙面,用青砖砌成相框的造型,框内的墙面是在泥墙外面做水泥拉毛,有点民国风的感觉。

泥土做的屋顶很容易漏雨,隔两三年就需要重新上一遍泥。后来,有钱人家开始在上面铺红瓦,新盖的房屋直接做成了两坡顶铺红瓦,有效的减少了漏雨的情况。爸爸看不上红瓦,专门请了一位做水泥瓦的师傅,拉来设备,找了几个人帮忙,打了一批水泥瓦。水泥瓦的强度很高,养护好后几乎没有碎裂的。

水泥瓦颜色发白,圆弧形,侧边有瓦楞,角上有个缺口,两块瓦之间通过瓦楞和缺口进行搭接,铺好后严丝合缝。圆弧形的瓦铺在圆拱形的屋面上,契合的很自然。

铺了瓦的屋顶便再也没有换过,一直到搬离这里,还是原来的样子。

再次进到老房子,里面已经挂满了灰尘,部分屋顶的泥土掉落,砸坏了吊着的棚布,棚布静静地悬在屋子中央。

房子总共有四间,正屋和东屋通过外屋连在一起。外屋左右各有一口大灶,老家做饭、烧炕暖屋全靠它。里面是厨房,摆着橱柜、水缸、酸菜缸,还有一些其他的厨房用具。小时候没有厨房这个概念,家里都称呼外屋。

正屋是主要的居住空间,一个大炕,一对沙发,一个衣橱,一个电视柜(以前没电视的时候,是一个两开门的柜子,里面放被褥。)。

东屋放一些杂物,家里来人时,东屋就是客人居住的地方。我上高中后,爸爸在屋里弄了张床,从此东屋就算是我的房间了。

西屋是一个独立的房间,从外面开门,里面存放着粮食,腌肉,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现在,除了西屋还放着一些零碎东西,其他房间都被搬空了,老屋也处于闲置状态。西屋里还存放着我上学时用的书箱子,里面有一些高中同学送的名著,纪念册等物件,随意翻了翻,满眼都是青春的记忆。

爸爸说,看看有用的东西就带走,想了想,还是将东西留在了老家,让那些记忆和老屋一起,在岁月中存留。

这次父母过来,说起家里的房子,爸爸说,国家出政策,为农村的房子办理不动产证,两套房子已确权,老屋归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你哥哥出了钱,归你哥哥。东头的二层房子归你,因为不属于宅基地,需要等等看看怎么办手续。

我说,房子不房子的,你们看着处理就行,我和哥哥也不回去住了。

爸爸说,那不行,我们别的没什么帮你们的,房子得给你们分清楚,省的你们兄弟闹的不好了。

老人一辈子为孩子操心,我们却没能为他们做过太多事。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的,我们在为孩子操心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他们回报什么,只希望他们以后能过的好,至少是比我们现在好。

老屋已经不准备翻修了,任其在岁月中一点点消融,不知道它还能支撑多久,但在我的记忆中,却会一直永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