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什么位置就会去想什么事

这两天一直等着面试成绩出来,普通话成绩是刚好挂钩,一点点心思了了。

今天家庭聚餐,听说那个学校的学费翻倍了,这可有一点吓到了,然后趁现在好好读书还来得及,等宝宝这一代,该灌输读书的思想,让他从任务上转变成热爱,这是时代的需求。

因为也会去关注一些教育领域的误区,

因为我们这代好多独生子,所以到了宝宝这代,隔代亲使得他接受溺爱过度,比如我家就是过度保护,然后看到爸爸奶奶很会装,会撒娇。

可能自己没有实现的事情,就寄托在孩子身上,多度要求,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给予的压力太大,很多的孩子接受不了,产生厌学情绪,成了这部分的牺牲品。

从一步步养成,然后懂事后就横加干涉,使得孩子们不能自主地去生活学习,阻断了能力的养成,思维上也留下了长辈的影子,不能真正做到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而后导致缺乏自信。

我们这代养成的很多生活习惯言语习惯都受到大人影响,而后,我们也将这些带给了自己的孩子,好的坏的都有,而那句从下如流的俗语,诠释了我们带给宝宝的坏习惯会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而行为上也可能出现问题。

因为现今社会的需求,大人要承当责任,工作赚钱,供子女读书,在下班后,很少的家长会与孩子交流学习,想着上学了,让老师来教育就够了,而上学学知识,与人相处,而在家一半时间,也是教育的一个时间范畴,只是教育的领域不一样,从知识过渡到了实践生活。

到了中学,再到高中,我那时候的教育是考上好的大学,人生就自由了,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因果关系循环,上了大学也只是到社会的基础。我在高中的时候,因为害怕数理化,一考试就害怕,考不好就对不起老妈,就这样我的高考稳定失常,上了一个不知所以的大学。

在学校的教育很多事要考核的,这就像工作实践后要检验要总结,而学校的一些标榜教育确实让我们缺失了很大一部分的在大学以后才会有的教育,因为我们集中去攻破了这道坎,才能跨上大学这个台阶。

也就是近两天,高考然后中考,有些爸妈会在分数上做标的,考到哪给你什么奖励,我是这么觉得的,一开始就该灌输,然后确定方向,已经在结果线上的时候,是太晚了。也不要把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出路,生活路上做好有大学的加持,可如果志不在此,换成其他又何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