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新疆(7)

7月26日,出门整一个月了,大新疆还只走了三分之一。

从新闻中得知甘肃酒泉发生很大的沙尘暴,鸣沙山已经关闭,我们已经离开10天,还算幸运。

布尔津县隶属新疆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版图“鸡尾”最高点,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是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边境县。

从布尔津县到喀纳斯景区150公里。

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在风能叶片的映衬下格外鲜艳。

喀纳斯风景区闻名遐迩,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一路上风景如画,翻过两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路十八弯,曲曲折折,不亚于川西的翻山越岭。

一碧千里的牧场,平地小丘上羊群散落,如同无边的绿毯上绣着的朵朵花儿。

喀纳斯景区分三大块:禾木、喀纳斯、白哈巴。

禾木和白哈巴一样的地貌,都是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名气大,去的人多,白哈巴的特点是在边境线上,号称西北第一村,毗邻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

去禾木还是白哈巴,让我纠结了很久。首先选择的是禾木,当汽车开到喀纳斯和禾木的分路口,路牌上标着去禾木还有70公里,这时候感觉有点绕路,果断放弃直奔喀纳斯。

喀纳斯名气太大了,游客很多。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车,景区正在大搞基础建设,弄得尘土飞扬、交通不畅,也不知怎么想的,要在暑期旅游旺季开工。

工作人员让汽车都停在草场上,诺大的草场停放了几千辆各式各样的汽车。

五颜六色的帐篷也摆得到处都是,最让人恼火的就是只有一个旅游公厕,这个时候我很怀念我的洗澡帐篷,后悔在闲鱼上卖掉它,好在王姐带了一个,解决了两家的问题。

草场上牛羊与人和平相处,王姐扔了一块大饼给一头牛,结果招来一群,烦得她挥手赶,那头牛也聪明,拱了拱同伴一起走了。

老俞发现土拨鼠从地下往上扔土,像个孩子一样稀奇得不得了,嚷着要倒水去淹它,我赶忙制止了。

一位新疆女孩的汽车发动不起来了,因为她停车吹空调,导致汽车蓄电池亏电。她和同伴找我们撘一下火,正好老俞带了电瓶线又有移动电源,就帮助他们打火启动。为感谢老俞,送了一包中华烟,其实出门在外大家都应该相互帮助。

27日我们进入景区,门票加区间车每人230元。区间车一路盘旋着爬上山,从车窗俯视喀纳斯湖,只见群山环抱下的湖面碧波荡漾、清澈明净。

车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换乘中心,又分一二三条线路,我们想去白哈巴,带着边防证在窗口买了三号线的票,75元一张。与老王夫妻分开,坐上区间车。

三号线是去观鱼台和白哈巴的,30公里路程。检票口遇见一位北京大爷84岁了,身体硬朗,一个人自驾出来的,在新疆转悠了三个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两百多个团部,他走了175个,这个年龄这份干劲真是让人佩服

聊起湖南,谈及左宗棠、王震,还有毛泽东、彭德怀,老人家是由衷地敬佩。一路上我们遇到很多新疆本地人,也都认为湖南人对新疆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让我们颇为自豪。

这30公里如同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世界,满眼深深浅浅的绿,星星点点的牛羊散落在绿色地毯上悠闲而自在,四周寂静无声,偶有一声鸟鸣划过。车里寥寥几人静静地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没人出声,似乎都不愿破坏这份美好。

到了村庄,这里是图瓦人的村落。图瓦人,有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在这里的蒙古人后裔,也有说他们是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

图瓦人一直过着游牧与狩猎的生活,他们生活在深山里,就地采用木材建起了一幢幢小木屋。

站在村里高处的这块大石头前俯瞰全村,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旁边一道铁丝网将游客的脚步拦住,里面是哨卡和驻军。

我向图瓦老爷爷打听“五号界碑”的位置,他指点着给我看,界碑过去就是哈萨克斯坦国家。老爷爷得知我们是湘潭人,竖起大拇指说:毛主席家乡的,并且自豪的介绍自己党龄45年了

告别这片世外桃源,又回到换乘中心,这次坐的是一号线,直接开到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是景区的精华,湖周苍翠的针阔混交林,与辽阔的山间草原连成一片,近处云雾变幻缠绕山间,远处林海苍苍沟壑滴翠。

湖面有游艇可坐,沿着湖边走走,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从溪边上去,又坐车来到换乘中心,这次是二号线。一路下山,依次是神仙湾

月亮湾

卧龙湾

三湾的美,跟九寨沟的五花海、珍珠滩比起来还是逊色多了,加上景区里面也在搞基建,所以没有留下太多好的印象。

“九寨归来不看水”,怀念2014年我们一家三口快乐游九寨的日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