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喫自助餐浪費被爸爸教育:多少父母重視過餐桌上的教育?

【1】

看到一則發生在四川成都自助餐廳裏的視頻,爸爸帶着大概六、七歲的兒子喫自助餐。

兒子拿了一大把燒烤、一大盤鮑魚等食物,爸爸提醒兒子不要多拿,兒子卻表示自己喫得完。

然而,等爸爸離開座位時,兒子卻把幾盤食物倒進了垃圾桶,動作可謂一氣呵成。

爸爸回來後,兒子還向爸爸表功,說自己已經全都喫完了,爸爸當然一眼就看穿了兒子的把戲,讓他把垃圾桶拿過來。

兒子只好磨磨蹭蹭地把垃圾桶遞給爸爸,爸爸的下一個動作居然是把這些食物都拿到盤子裏,開始吃了起來。

這會兒,兒子終於知道自己錯了,一邊抹着眼淚,表示以後再也不會浪費了,一邊阻止爸爸不要再吃了。

這一幕看得人淚目,爸爸去喫被兒子丟棄的食物,就是告訴孩子,還有很多人連飯都喫不飽,浪費食物是可恥的行爲。

演員應採兒有一次在節目中喫自助餐時,突然很嚴肅地對另一位演員穎兒說:“你喫多少拿多少好不好? 我兒子這樣會被我打一頓。”

應採兒下一句解釋說:“你怎麼可以這樣浪費糧食?”穎兒連連表示以後不會這樣了。

的確是這樣,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富足,孩子想喫什麼就能喫到什麼,但是並不代表可以隨便浪費食物。

要知道“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父母越是重視孩子的餐桌教育,越是能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2】

孩子不懂得珍惜食物,錯在孩子嗎?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離世,讓全國人民都爲之悲傷,就是因爲他讓全中國的人都喫上了飽飯。

而放眼世界,我們會發現,並不是其他國家都能如中國這樣幸運的。

看過一則小視頻,敘利亞難民營中的一羣孩子,追趕着一輛垃圾車,等到垃圾都傾倒出來後,孩子們一擁而上,開始翻找能夠喫的食物。

但是如今出生在新世紀的孩子們,根本不知道餓肚子是什麼滋味,所以不懂得珍惜糧食,但是錯的只是孩子嗎?

上一次一大家人聚餐時,表弟家7歲的兒子彬彬,把一盤花生米端到自己面前,然後拿醬油、醋等調料倒進去,開始來回攪和。

全程沒有一個大人制止,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彬彬說不要玩了,不然這一盤花生米就沒有辦法吃了。

誰料彬彬朝我翻了白眼,依然我行我素,表弟這時來了一句:“姐,你別管,讓他玩吧,我 讓服務員再上一盤花生米。”

這是一盤花生米的事情嗎?這是孩子在浪費食物,父母卻在縱容呀!怪不得早就聽說彬彬每頓飯要奶奶喂才肯喫呢!

當孩子第一次有浪費食物的行爲時,父母是及時制止還是放任不管,會對孩子以後是否學會珍惜每一點食物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浪費的食物超過1100萬噸,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

 而有七成大學生表示浪費過食物,長大了懂事以後,有八成以上大學生支持光盤行動。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以後,才知道浪費食物的行爲不對,父母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通過一日三餐讓孩子明白,喫到每一粒糧食都是幸福。

【3】

餐桌教育,教的是什麼?

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過一句話:衣不求華,食不厭蔬。

從古至今,先人們就告誡我們,衣着要不追求華麗,飲食要不厭倦蔬菜,珍惜食物的教育從未間斷。

大部分孩子在斷奶以後,就會跟着大人坐在餐桌前喫飯,父母此時對孩子進行餐桌教育是最合適的時機。

首先,珍惜食物的感恩教育。

在一些歐美國家,每一頓飯開始喫之前,都會有一個簡短的祈禱儀式,目的就是讓孩子不要忘記食物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我們國家雖然沒有這樣的儀式,但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頓飯買了幾個菜,花了多少錢,用了多長時間做出來的,讓孩子知道眼前的食物是辛苦勞動才換來的。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意願,給他準備適量的飯菜,並且告訴孩子一定要全部喫完,喫完不夠可以再拿,但是絕對不允許浪費。

我兒子大概4歲時,有一回喫完一碗飯後,跟我再要一根玉米,我問他喫得完嗎?他猶豫一會兒說:“媽媽你給我半根吧,我肯定能喫完。”

父母越早讓孩子知道“碗盡福至”的道理,孩子越是懂得喫完碗裏的每一口食物,就是在感恩能有當下的幸福生活。

其次,安靜喫飯的規則教育。

把自己喜歡喫的飯菜端在面前不讓別人碰,筷子在盤子裏翻來撿去,夾不住飯菜撒在桌子上,喫飯吧唧嘴等等,都是餐桌上不文明的表現。

父母在發現孩子有類似行爲的時候,第一時間要制止,並且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讓孩子跟着父母學做一個有規矩的孩子。

從上飯桌捧起飯碗開始,到安靜並且安穩地喫完飯,然後再離開飯桌,這纔是每一個孩子應該掌握的餐桌禮儀。

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父母還要教他們盛飯、擺放筷子、端菜等小事情,充分參與每一頓飯的準備工作,孩子會更懂得遵守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越是在餐桌上任意妄爲,越是看得出父母教育的缺失,不想讓孩子成爲“熊孩子”,父母的教育必須到位。

第三,學會做飯的擔當教育。

綜藝《少年說》中有個初中男生,抱怨媽媽藉着學校社會實踐的要求,讓他學燜飯、煮粥、拌涼菜,想問媽媽能不能不讓他做飯了?

媽媽卻告訴他不可以,學會做飯等家務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將來才能成爲有擔當的男子漢,未來的人生纔會更幸福。

很多父母以爲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從不讓孩子做一點事情,就連喫飯都要哄着喫,卻不知道應該讓孩子先學會做飯有多重要。

從擇菜開始學起,再過渡到洗菜、切菜和炒菜,從煮粥、煮飯開始,再學習包餃子、蒸饅頭 和包糉子,隨着孩子的長大,父母慢慢地教會孩子做家常飯菜。

同時父母要能夠包容孩子,哪怕孩子做得不好,也要及時誇獎,讓孩子願意繼續學,這樣熟能生巧纔會逐漸掌握技巧。

【4】

餐桌雖小,教育不能少。

演員蔡少芬曾在微博發文,她帶着三個孩子湯圓、包子和魚蛋做麪包,孩子們都跟着媽媽學,動作雖笨拙但是學得很認真。

等到麪包做好,三個孩子喫得更加開心了,蔡少芬一直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親力親爲地從教孩子學做飯開始。

這一點,從蔡少芬給三個孩子取的小名,都是食物的名字,也能夠初見端倪。

曾有一位網友說,他第一次在美國朋友家就餐,簡直驚呆了。

朋友家一歲半的孩子,獨立坐在餐椅上,從頭到尾喫完飯菜,儘管孩子拿勺子的動作很笨拙,但是一勺一勺喫得很認真。

掉在桌上的飯粒,孩子很自然地用手撿起來喫掉了,喫完後解下圍嘴說:“媽媽,我喫完了。”

媽媽把他抱下餐椅,他端起碗跑到洗碗池旁,把碗放進了洗碗池裏,一套動作非常熟練和自然。

很明顯,這個才一歲半的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懂得了喫飯時應該怎麼做。

這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得好的,離不開日積月累的練習,還有父母的耐心指導。

也正是這樣的教育,更讓孩子懂得珍惜食物,纔會減少孩子浪費的行爲,更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擔當能力。

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不僅是孩子個人素質的體現,更是父母教育的展現。

期待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餐桌上展示出良好的教養,珍惜食物並懂得感恩,同時成爲能做飯的生活小能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