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甫傳》有感

說到杜甫,這是一個名人,在文學史上影響不小,在中小學學習生涯裏出鏡率很高。但凡上過學的,就沒有不知道杜甫的,可真正瞭解杜甫,讀懂杜甫的人卻並不多。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是大略知道一些標籤而已:他是唐代詩人,現實主義的,詩歌很紀實,稱爲“詩史”,他是“詩聖”,和李白並稱,是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等等。

一個偶然的契機,讀了馮至的《杜甫傳》,這是耐着性子讀完的,本以爲是完成任務,沒有什麼感想。讀完卻覺得收穫很多,感觸頗深。發現自己以前對杜甫的瞭解實在太過片面。總體來說,體會可歸爲以下兩方面。

一、杜甫是個凡人。

他會營營於仕途,會迎合皇帝,與達官逢迎;會爲了生計,逢迎當權者,即使是聲明不佳的當權者;會爲柴米油鹽而發愁,爲如何建造草屋而四處寫詩求助;會在動亂社會里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忍飢挨餓;會遭受餓死稚兒的痛苦。

二、杜甫又是個偉人。

他即使自己處境不佳,也會力所能及地爲他人求情;即使不受皇帝重視,也會認真履職;即使在幹祿路上,也沒有無視生民。儒家說:“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杜甫無論從仕途還是個人生活來說,他都是一個“窮者”,可他卻能在自顧不暇之時,時刻擔憂國家的未來,看到那些普通的百姓的艱難。社會動盪時,他甚至在“國”和“民”之間搖擺不定,備受煎熬。他看到了百姓在動亂社會里的艱難,給予無限的同情,也希望他們能拜託這種境遇。可一想到百姓不衛國,國將不國,他又只能積極地去勉勵百姓爲國而努力征戰。

我們總是很容易把名人與“人”相脫離,覺得有某方面成就的人就已經或應該完全跳出芸芸衆生,活成了一個大寫的符號而非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杜甫傳》告訴我們,那個在唐詩世界裏熠熠生輝的杜甫,對於詩歌的創作其實爲當世人不喜,詩歌經常被否定,生活一直很困頓,對仕途一直很嚮往,病痛纏身,晚景淒涼。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展現在我們面前,而不只是“偉大的愛國詩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