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爲高質量的陪伴(摘錄)

究竟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首先,要有時間的保證。美國某研究中心認爲,家長陪伴孩子的底線時間是每週21.2個小時。當然,具體的時間並不能確定,但是時間肯定是一個重要參數,有數據顯示,每週陪伴增加一小時,孩子吸菸、酗酒等不良行爲便可削減;

其次,高質量陪伴是要有愛和情感的投入,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積極或消極的情感投入都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跟孩子相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跟孩子的相處要有傾聽,語言和肢體的交流,眉頭應該是舒展的,身體是前傾的;第三,高質量陪伴要一起做有意義的事。這並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很難、很耗金錢的事。例如,一本書中曾列出一個孩子覺得最幸福的10件事:你晚上會來我的房間,給我蓋好被子,爲我唱歌,給我講我小時候的事情;你會擁抱我,親吻我,會和我坐下來聊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的故事;你會花時間和我單獨在一起,兄弟姐妹們也不在旁邊;你給我健康美味的食物,讓我長得壯壯的;你會和我一起蜷縮在毯子裏面,看我們最愛的電視節目;你不會讓我爲所欲爲……此外,高質量陪伴不能過度控制。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有些媽媽是全職媽媽,但是孩子的情況比沒有媽媽陪伴的還要糟糕。以前,我們理解的溺愛就是包辦代替,其實,過度的重視和過度的控制都是一種溺愛。還有的父母跟孩子的交往不會隨着孩子的成長而改變策略。我曾看到很多媽媽始終停留在孩子6歲的狀態,語氣、動作、態度完全沒有變化,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時候,這種方法是非常糟糕的。其實,過度的陪伴讓孩子沒有責任感,沒有充足的良好的心理能量,對孩子的發展並不利。甚至,會變成一種壓力,導致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在一起,也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其次最好的教室就在你家的客廳和大自然裏,透過家庭活動,讓家庭教育迴歸美好生活。教育其實和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融合在我們每個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尤其是如此。我們應該讓每日家庭生活融入教育之思,讓家庭教育充滿生活之美。什麼叫做家庭活動?家庭活動是家庭成員一起參加的活動,這裏特指父母和孩子之間開展的活動,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喫飯、一起做運動、一起散步、一起做遊戲、一起看電影、一起旅行等等。家庭活動帶給孩子美好的回憶,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有研究證明父母和孩子一起喫晚飯的頻率越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越好,我們課題組做的追蹤研究也表明和父母一起散步、一起運動頻率越高的孩子,親子關係越好,成績越好,網絡成癮問題也越少;和父母一起看電影、閱讀更多的孩子感恩意識越高,親社會行爲越多。家庭活動類型要多元化,包括一起喫飯、看電視、散步,一起閱讀等等;安排家庭活動時要結合孩子的興趣和個性,尤其應該考慮孩子的意見。要保障與孩子相處,共同開展家庭活動的時間。通過制定每週家庭活動計劃可以顯著提高家庭活動時間。計劃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做什麼活動?在哪做活動?什麼時候做活動?怎樣做活動?”通過計劃,父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己時間,爲家庭活動的開展提供時間上的保證。因此家庭成員可以以周爲單位共同商量、合理分工,開展形式豐富的家庭活動。可以固定一些核心家庭活動的時間,如週四是我們家的閱讀日、週六是洗澡日。計劃一旦確定不要輕易打破,當然計劃裏預留一定的空閒時間作爲機動。

有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寫了一首打油詩來表明他們家生活的日常:爸媽天天抱手機,小孩天天手握筆。爸媽天天把頭低,小孩天天把題思……美國密歇根大學和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調查了在170個家庭中父母陪伴孩子的狀況,發現近一半父母陪孩子活動的時候會查看三次及以上的手機信息,所以帶孩子時看手機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是全世界共同的一個話題。家庭活動僅僅由父母形式上的參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情感的投入。有效的家庭活動一定需要有父母對孩子說話時的傾聽,有孩子與父母眼神的對視甚至肌體的接觸,有父母與孩子間語言和動作的交流。美國心理學家建議高質量親子活動要做到“五個一”:每天至少一次完全沒有手機干擾的對話;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一起瘋狂傻笑;每天至少一次身體接觸(擁抱、親吻等);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頭,而是跟隨孩子玩;每天至少一次看着孩子的眼睛說,我愛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這五條建議在我國同樣具有借鑑意義。家庭教育本身就是基於家庭活動的,沒有家庭活動就沒有家庭教育。最好的教材是兒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就在你家的客廳和大自然裏,透過家庭活動,讓家庭教育迴歸美好生活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一定要重視父親的陪伴。大量的研究發現,相比母親,父親的陪伴是遠遠不足的,而早期父親陪伴不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問題。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走在“回家和孩子喫飯”的路上。

最後提醒大家注意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過渡教養。這個爸爸不可說不愛,而是太愛,愛的讓人感動,可是導致的是過度教養。諸如過度焦慮大驚小怪、嚴格控制、過分注意、過多幹涉、過分保護、包辦代替、當面袒護、容忍溺愛等,過度教養的後果是影響孩子的控制感,進而影響孩子的幸福感和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幾乎是一種控制,將孩子成長視爲自己的臉面,孩子成長就是成人的面子,可是孩子說:我想要的不過就是我需要的生活的樣子,而不是你們生活的樣子。如今我們看到的是:不是孩子需要成長,而是父母需要長大。這個話題耐人尋味,值得深思。

https://mp.weixin.qq.com/s/6QuEGoT3KvwB3vxK_bo5Jw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