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高质量的陪伴(摘录)

究竟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美国某研究中心认为,家长陪伴孩子的底线时间是每周21.2个小时。当然,具体的时间并不能确定,但是时间肯定是一个重要参数,有数据显示,每周陪伴增加一小时,孩子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便可削减;

其次,高质量陪伴是要有爱和情感的投入,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投入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跟孩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跟孩子的相处要有倾听,语言和肢体的交流,眉头应该是舒展的,身体是前倾的;第三,高质量陪伴要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很难、很耗金钱的事。例如,一本书中曾列出一个孩子觉得最幸福的10件事:你晚上会来我的房间,给我盖好被子,为我唱歌,给我讲我小时候的事情;你会拥抱我,亲吻我,会和我坐下来聊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的故事;你会花时间和我单独在一起,兄弟姐妹们也不在旁边;你给我健康美味的食物,让我长得壮壮的;你会和我一起蜷缩在毯子里面,看我们最爱的电视节目;你不会让我为所欲为……此外,高质量陪伴不能过度控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些妈妈是全职妈妈,但是孩子的情况比没有妈妈陪伴的还要糟糕。以前,我们理解的溺爱就是包办代替,其实,过度的重视和过度的控制都是一种溺爱。还有的父母跟孩子的交往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策略。我曾看到很多妈妈始终停留在孩子6岁的状态,语气、动作、态度完全没有变化,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这种方法是非常糟糕的。其实,过度的陪伴让孩子没有责任感,没有充足的良好的心理能量,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利。甚至,会变成一种压力,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也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其次最好的教室就在你家的客厅和大自然里,透过家庭活动,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教育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融合在我们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尤其是如此。我们应该让每日家庭生活融入教育之思,让家庭教育充满生活之美。什么叫做家庭活动?家庭活动是家庭成员一起参加的活动,这里特指父母和孩子之间开展的活动,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吃饭、一起做运动、一起散步、一起做游戏、一起看电影、一起旅行等等。家庭活动带给孩子美好的回忆,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有研究证明父母和孩子一起吃晚饭的频率越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我们课题组做的追踪研究也表明和父母一起散步、一起运动频率越高的孩子,亲子关系越好,成绩越好,网络成瘾问题也越少;和父母一起看电影、阅读更多的孩子感恩意识越高,亲社会行为越多。家庭活动类型要多元化,包括一起吃饭、看电视、散步,一起阅读等等;安排家庭活动时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尤其应该考虑孩子的意见。要保障与孩子相处,共同开展家庭活动的时间。通过制定每周家庭活动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家庭活动时间。计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做什么活动?在哪做活动?什么时候做活动?怎样做活动?”通过计划,父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己时间,为家庭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因此家庭成员可以以周为单位共同商量、合理分工,开展形式丰富的家庭活动。可以固定一些核心家庭活动的时间,如周四是我们家的阅读日、周六是洗澡日。计划一旦确定不要轻易打破,当然计划里预留一定的空闲时间作为机动。

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表明他们家生活的日常:爸妈天天抱手机,小孩天天手握笔。爸妈天天把头低,小孩天天把题思……美国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调查了在170个家庭中父母陪伴孩子的状况,发现近一半父母陪孩子活动的时候会查看三次及以上的手机信息,所以带孩子时看手机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是全世界共同的一个话题。家庭活动仅仅由父母形式上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有效的家庭活动一定需要有父母对孩子说话时的倾听,有孩子与父母眼神的对视甚至肌体的接触,有父母与孩子间语言和动作的交流。美国心理学家建议高质量亲子活动要做到“五个一”:每天至少一次完全没有手机干扰的对话;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一起疯狂傻笑;每天至少一次身体接触(拥抱、亲吻等);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头,而是跟随孩子玩;每天至少一次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这五条建议在我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家庭教育本身就是基于家庭活动的,没有家庭活动就没有家庭教育。最好的教材是儿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就在你家的客厅和大自然里,透过家庭活动,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重视父亲的陪伴。大量的研究发现,相比母亲,父亲的陪伴是远远不足的,而早期父亲陪伴不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问题。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走在“回家和孩子吃饭”的路上。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过渡教养。这个爸爸不可说不爱,而是太爱,爱的让人感动,可是导致的是过度教养。诸如过度焦虑大惊小怪、严格控制、过分注意、过多干涉、过分保护、包办代替、当面袒护、容忍溺爱等,过度教养的后果是影响孩子的控制感,进而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和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几乎是一种控制,将孩子成长视为自己的脸面,孩子成长就是成人的面子,可是孩子说:我想要的不过就是我需要的生活的样子,而不是你们生活的样子。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不是孩子需要成长,而是父母需要长大。这个话题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https://mp.weixin.qq.com/s/6QuEGoT3KvwB3vxK_bo5Jw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