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最好的自己,唯一的途径,停止内耗。

大多数人的焦虑来自,对还没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一种不满意。

什么情况下,人能够照见自己,看清自己?

一定是一个人独处时,宁静时,才会自我观照。

1、被手机捆绑

所谓的逃避型“躺平”,手机刷着永远也刷不完的视频、热点、朋友圈......

就这么一遍遍刷着,一会儿不刷,就生怕会错过什么。

刷屏的时间从指缝里流走,每天刷的时间不能以分钟计,得以小时计。

当今这个时代,分分秒秒都在充斥着大量信息和流量,有多少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又有多少是我们应该主动远离的?

我们一边在崇尚“断舍离”,只过那1%的生活,一边任由自我,把时间消耗于虚拟的网络中。

我们手机里下载着各种APP,似乎哪个也有用,哪个也舍不得卸载。不仅占用着手机内存,还占据着心理的内存。

挥霍掉的是时间和精力,是被很多无关的东西所牵制,日日在懊悔中变得焦虑和迷茫。

唯有远离网络,把时间还给自己,停止内耗,才能提升生命质量。

2、 心累,想的多,活的累

每个人每天的所思所想,成千上万个念头,都在输出自己的正能量或负能量。

遇到事情,大脑会习惯性的按照既定思维模式,作出判断和选择。

因为人人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不容易被任何人带偏。

但事实上是,想的越多,在意的越多,就越累。

正所谓,人的修行,谁痛苦谁修,谁不开心,谁喝的心灵鸡汤就越多。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完成自我的救赎。

想的多,多到事无巨细。

长此以往,不仅会占用很多时间耗费心神,整个人还容易紧张、思虑过多,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敏感、脆弱、共情能力强,这类人群是内耗最多的。

什么都要有个度,这个度,就需要好好把握。

只有增加钝挫力,停止胡思乱想,减少心理内耗,才能抵达我们想要的人生。

3、 压力性拖延

不妨静下来,姑且想想,我们通常是因为压力而拖延?还是因为拖延产生了压力?

方案、计划、报表、要在下周一赶出来...

是因为遇事,放大了压力,在压力面前止步不前。

其实只要你选择面对,哪怕是硬着头皮去做,问题在你面对的那一刻,都会迎刃而解。

不面对的结果,只会让你陷入万劫不复的自责、抱怨、头痛,以及在这个事件中停不下来的无边内耗循环。

与其深陷拖延后遗症,不可自拔,不如提前作好计划,去行动,享受自由的休息。

4、 最大的内耗根源是,情绪

有人说,你控制不了情绪,就控制不好人生。

事实上,恰恰如此。

一个成熟的人,没有必要,有气就生,有架就打。

情绪是思维的产物,一个人拥有着怎样的思维认知,就会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善于控制情绪的人,通常是那些情商较高的人。

情绪的稳定性于否,常常决定这个人能走多远。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的,往往是一些遇事临危不乱,遇事不惊的人。

唯有培养和管理情绪,用理智控制情绪,才能减少内耗。

5、 自我疗愈,来自生活哲学

想不被想的多、以及无边的情绪所裹挟和吞噬,就要去做事,哪怕是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

让自己沉浸和专注在一种爱好上,或把好的心绪建立在微小的生活层面上。

一个人最终的回归是,回到生活中的自己。

不管你在社会、在职场,你的身份头衔是怎么样的,总要回来做自己。

所有外面的都是你征战的沙场,只有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平日里,通过整理衣物,收纳房间,适时地改变家中的布局,都是一种放松疗愈身心的过程。

一日三餐四季,生活就在平实的美好里缓缓地流淌。

不急不徐,步履不停。

唯有爱,才是一切的动力。

6、 心灵最大的滋养是平静

人最好的状态,不是快乐,是平静。

平静中产生的能量,一定是最大的能量源泉。

没有平静,人就是浮躁的、不安的、焦虑的,心猿意马的,无法安放身心的。

人无时不刻不在磨砺中成长,在平静中增长智慧。

静能生慧便是如此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