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逊为哪般?

“你家孩子在家表现怎么样啊?我家那个脾气可差了,经常嫌我们烦,说话还很不好听。”

“一样一样啊,他们好像都不知道是在对父母说话,很没有分寸。”

“我还以为女孩子会好些。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跟他们交流了,我还没开口呢,就说我废话多。”

“就是,他们眼里心里基本没有尊长的意识,想说啥说啥,想咋说咋说。家务活从来不愿做,手机不离手还不让说,动不动就发脾气。”

“就是啊,感觉可没礼貌了。我跟别的家长啊,老师啊交流,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经常出言不逊、目中无人。”

是啊,很多父母、甚至老师都会抱怨现在的孩子说话做事太自我。父母回家不打招呼,分给的家务活不愿干还振振有词,与父母大声顶撞;进出教室不喊报告,上课随意下座位接水、喝水、吃东西、还觉得理直气壮……完全没有区分场合和对象的意识。

抱怨归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得思考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依我不全面的观察和浅陋的分析,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家庭的影响。现在的孩子是个宝,从怀胎开始,大多数家庭的成员就主要围着他转了。冷了,饿了,不高兴了,哭了,闹了,笑了……孩子的一切反应都牵动着大人的心。孩子在这个中心里长大,所有人都为他服务。请问,他为什么要学会看人眉眼高低?从何处去学习如何和不同身份的人相处?

第二,重视成才教育,轻视成人教育。从胎教开始,我们就着力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幼儿阶段开始各种学习,学习说话、认字、各种特长,再然后就是学业方面的教育。我们总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一切就都好。至于礼仪教育、劳动教育,这些都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曾指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陶行知曾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可见,劳动教育是多么重要,可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人有劳动的机会?那么他们怎么能不拈轻怕重,一面对困难就轻易放弃?

第三,成长时期保护太过。父母说话字斟句酌,怕孩子听了不高兴;老师说话小心翼翼,怕学生一不小心留下遗书之类。精神力方面,我们在孩子成长期间全力在培养他们的玻璃心,于是屡屡出现用生命来要挟父母亲人者,也屡屡出现轻易放弃生命者。而生命安全方面,家长怕出事不让孩子攀高爬低,不做任何可能出意外的事;学校怕出事几乎不组织孩子外出,体育课以安全为要,甚至怕危险都不怎么敢开设实验课。而这过度的保护却并没有让孩子身心更加健康,活得自我不善与人交流,学生抑郁患者越来越多,运动会摔倒、升旗晕倒的事屡见不鲜。

毛主席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们到底培养了怎样的下一代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