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筆記2

一、OSI模型與TCP/IP五層協議

1、分層思想

將複雜的流程分解爲幾個功能相對單一的子過程

整個流程更加清晰,複雜問題簡單化,更容易發現問題並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例如:享用牛奶的人未必瞭解其生產過程

例如:使用網絡的人未必知道數據的傳輸過程

2、OSI七層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一個用於計算機或通信系統間互聯的標準體系,一般稱爲OSI參考模型或七層模型

同層必須使用相同的協議,下層爲上層提供服務

3、OSI模型與TCP/IP模型

4、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過程

 

1)、TCP/UDP頭中包含源端口號和目標端口號,端口號是應用層的,只有應用層的服務纔會有端口號

2)、傳輸層是完成進程與進程之間的通信

3)、在網絡層中有一個IP協議,IP協議所封裝的頭部叫IP包頭,IP包頭中存在源IP與目標IP

4)、網路層是完成點與點之間的通信,在網絡上任何一臺電腦都稱之爲互聯網中的點

5)、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交換機不認識IP地址,交換機只懂MAC地址

6)、MAC子層中有源MAC地址與目標MAC地址,MAC子層也叫幀頭

7)、FCS循環校驗,是利用CRC算法得出的值,用於驗證數據的完整性,長度爲4個字節,FCS也叫幀尾

8)、表示層適用於數據內容與二進制轉化的

9)、物理層中傳輸的爲比特流(信號流),網線上傳輸8個bit(電脈衝)=1Byte(字節)

10)、TCP/UDP頭+hello=數據段,IP包頭+TCP/UDP頭+hello=報文(包),MAC子層+IP包頭+TCP/UDP頭+hello+FCS=幀

5、TCP/IP協議棧

DNS在傳輸層中有TCP協議,也有UDP協議,客戶機向服務器發送解析請求使用的是UDP;服務器與服務器之間的交流使用的是TCP(主服務器與備份服務器的交流)

1)、上圖爲設備與層的對應關係,表示的是這些設備是應用在相應的層級中的,數據通過TCP/IP協議封裝完形成信號流之後纔會和這些設備有關係

2)、層級的編號是從物理層往應用層依次增加的,因爲交換機工作在第二層,所以也叫二層交換機,三層路由器

3)、在網絡層只有IP協議具有封裝IP包頭的能力

4)、ping命令使用的就是網絡探測協議(ICMP協議),所以在ping的時候是下三層與下三層的交流,與應用層和傳輸層沒有關係

 6、設備與層的對應關係

1)、兩臺電腦隔了兩臺交換機,兩臺路由器,數據從電腦的應用層經過TCP/IP協議封裝完成後形成比特流

2)、比特流走到二層交換機,所以交換機只能解析二層,根據幀頭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後比特流走到路由器

3)、路由器是三層路由器,所以可以解析到三層,三層中存在IP包頭,以此完成自己的工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