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農民工被官方石錘了!

大家好,我是二哥呀!

想必大家的票圈都炸了吧,關於官方認證我們程序員爲農民工這件事。我看大多數人心態都挺穩的,只有極少數人有點崩,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吧。

推薦下我在 GitHub 上開源的 Java 教程吧,風趣幽默,通俗易懂,目前已經更新 51 講,通過二哥與三妹對話的形式,還穿插了不少精美的手繪圖,快來 star 吧

《教妹學Java》專欄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itwanger/jmx-java

官方認證後,父親和我都是農民工了,哈哈哈。父親是老年代農民工,我是新生代農民工,以後我們倆的話題就多了呀!

我能想到的一個詞就是——子承父業,完美!

其實在官方認證之前,我們程序員就自詡爲“碼農”、“IT農民工”了。很多人還批評我們傲嬌,現在名也正了、言也順了。

確實,計算機行業除了也算是知識密集型產業之外,和農民工之間的相似之處實在是太多了:

  • 大家都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了大城市,卻又很難在大城市落戶安家。
  •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工作時長是出了名的長。
  • 老年代農民工在工地搬磚,新生代農民工在寫字樓搬磚。
  • 老年代農民工乾的是體力活,新生代農民工 996/007 也是在身體力行。

來看一下新生代農民工的定義:

出生在 1980 年後,進城從事非農業生產 6 個月及以上的,常住地在城市,戶籍在鄉村的勞動力,是新時代的產業工人。

講真,我完全符合這個定義。戶口在我們老家,常住地在洛陽澗西區,從事的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齡超過 13 年。

其實說白了,只要你是農村戶籍,然後在外打工,不管你打的什麼工,不管你什麼學歷,不管你月薪多少,不管你福利待遇怎麼樣,統統都是農名工。

還有符合定義的小夥伴嗎?可以在評論區舉個手。

農民之所以進城打工,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打工掙的錢確實會比務農多一點;另外一個就是打工是不分季節的,而冬季是沒辦法務農的。

我上學的時候,父親外出打工都是趁農閒的時候。

我去蘇州實習那年,家裏的負擔一下子減輕了一大半,於是父親和母親就下定了決心:離開農村,走向城市。那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爲怕不種莊稼後沒有穩定的收入,影響我上學。

他們本身就很節儉,少了我的支出後,外出打工時就沒有了後顧之憂。於是家裏的地都丟給了我小叔,倆人去了三門峽。沒來洛陽一是因爲我們村離三門峽市更近一點,二是三門峽的消費水平比洛陽低一些。

估計父母也沒想到,他們辛苦供我上學,想讓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沒成想,還是接了他們的班,哈哈哈。

真應了那句話:出走半生,歸來仍是農民工(狗頭)

當然了,我比父母稍微好一點的是,能在洛陽這樣的三線城市買套房,握了一張入場券,女兒可以在城市上學讀書,只要以後不做程序媛,沒準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就真的改變命運了。

講點現實的吧。因爲做自媒體嘛,就認識了很多朋友和讀者,但能在北上廣深杭這些城市落戶的,還真的是極少數。

即便是在北京一線大廠的,比如說字節跳動(薪資真不算低了),也是考慮在老家成都買套房,再幹兩三年回去。

大多數人都逃不過,幹上三五年,積攢了一定的原始成本後,回二三線城市買房結婚。甚至有些即便是結了婚,買了房,也很少敢下定決心,回到二三線城市生活。

可能有少數人覺得自己這麼拼,辛辛苦苦上學,兢兢業業打工,最後竟然被定義成了農民工,心裏不舒服,但其實真沒啥,以後程序員被欠薪了,咱就可以走農民工討薪渠道啦。

多好。

不管是「新生代農民工」還是「碼農」,這樣的稱謂都不影響我們這個羣體爲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就像報告裏指出來的,2020 年監測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佔比達到 50.1%,也就是說我們至少貢獻了一半的力量。

送大家一段話吧,武衛東說的,感覺特別好。

碼農的草帽底下,是一顆充滿創造力的自由不羈的頭腦。他們遵從最佳實踐而痛恨陳規教條,他們欣賞天才而不迷信權威,他們喜歡思考而不輕易苟同。

他們是技術人,卻追求人文理想;他們敢於吶喊,說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也更善於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點滴工作去改變現狀。

碼農們是勤奮的,加班加點的工作是常有的事情,城市夜間的燈火,有多少是在碼農們的辦公室和居所點燃?週末四處舉辦的技術交流和講座,又活躍着多少碼農的身影?線下讀書,線上討論,冥思苦想,動手實踐,新技術驅動着碼農們的腳步,碼農們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生存離不開農民,生活離不開碼農。


新生代的農民工可以把點贊安排一個了,我看看有多少人哈。

把我的座右銘送給大家吧:沒有什麼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繫之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