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没地方买棉被,那他是怎样熬过冬天的?说出来可能你不信

农历的八月,成都并不冷。

但若在幽幽深山,狂风夹杂着绵绵不断的雨,就要另说。

衣衫单薄、破旧的杜甫就在这样的天气中拄着拐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草堂上的茅草卷飞起来,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低的飘洒沉落于池塘和洼地里。

密集的雨点从漠漠的秋空落下,像麻线一样不停地从屋顶往下漏。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

盖了多年,像铁板似的还被孩子蹬破的布被又冷又硬,怎能挨到天亮?

于是乎,那首忧国忧民的诗脱口而出:

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名著,他亲身体验了寒冷,明白对穷苦百姓的威胁。

伟大诗人与一般诗人不同之处是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但是问题来了,天气这么冷,杜甫为何盖一床布被,而不用棉被御寒呢?是杜甫买不起棉被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杜甫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即现在的杜甫草堂,虽然生活凄凉,但生活还是安定的。毕竟他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在成都三年留下诗作247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若是真正的穷困,怎可能有心情赋诗题画?

答案是杜甫不是买不起棉被,而是当时没地方去买棉被,因为棉花是宋朝之后才传进来的,唐朝普通人家只能盖布被,

甚至”棉“这个字也是宋朝才有的,唐诗只有”绵“字。

据宋史记载,宋元之间棉花始传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其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也。“

可见棉花种子在宋元之际才由外邦传入,在此之前中国老百姓并没有见过棉花,更别谈使用棉被,棉花刚传人中国时,也只是作为观赏之用,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它的价值,才开始大规模种植,中国老百姓才能穿上棉衣盖上棉被。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宋朝之前没有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用什么来御寒呢?

其实古人的御寒方式多种多样,御寒材料除了芦花和柳絮之外,还有葛、麻、蚕丝和羊毛等。

说白了,御寒材料和个人的财力息息相关。

对于富贵人家来说,虽然没有棉被但他们可以使用皮草,古代也没有保护野生动物一说,猎户在捕捉到野兽后,便会将其皮毛剥下拿去卖钱,富贵人家不缺的就是钱,他们买来动物的皮抟制成毯子,被子,冬天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冬,如《论语》就曾说过“狐貉之厚以居”意思是狐貉皮毛很厚,可以拿来做垫子。

普通人家在身上穿的一般 都是粗布麻衣制成的褐,到了冬天就在衣服里塞进一些纩来御寒,古人所说的纩实际上指的就是丝絮。

大多数穷苦人家就可怜多了,很多人只能穿更差的缊来御寒,这里缊指的是用乱麻旧絮制成的衣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破衣烂衫。到了冬天时,稻草,柳絮,芦苇花等植物来填充被胆虽然保暖效果不如棉花但总比没有强,当然还有使用破布来当被子。

”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是明朝著名的戏曲学家高濂地《遵生八笺》记载的情景,虽说可见到明朝一般人家也是用不起棉的,但也证明了古人御寒的方式。

其次使用火炉,不管是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被子,还是用破布柳絮制成的被子,都只是能起到局部保暖的功效,人不可能一直躺在被子里吧?

所以还是要把整个家里的温度给升起来,而这个时候火炉就起到了作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就写出了这场景。

有钱人这里使用的是上等木炭,用完之后家里不仅保暖,而且不会污染空气。

普通百姓用的则烧的是下等木炭或柴火,只要够勤快柴火是不缺的,而一些人为了晚上睡觉暖和点通常会靠近火炉睡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对卖炭翁的心理活动刻画入微。

最后用暖手炉,一些富家公子或王公大臣在冬季时手里会捧着一个香炉似的东西,这个就是暖手炉,暖手炉又称怀炉,样式轻巧在零下20度的寒冷地带也可正常使用,就如同令天的暖宝宝,对于御寒保暖具有非常大的功效,这种东西通常普通百姓也能用的起,无非就是样式与保暖效果的差别罢了。


知识拓展:

棉花何时传入中国?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据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

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

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

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